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二大恶性肿瘤。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最为密切,然而,单纯HPV感染并不足以致癌变,即使高危型HPV感染的妇女也只有少部分罹患宫颈癌。我们前期研究宫颈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初步结果表明核心免疫调节基因遗传变异在宫颈癌易感中起重要作用,其中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化型受体NKG2D及其配体的遗传变异受到特别关注。然而NKG2D及其配体遗传变异是否与HPV亚型、病毒携带量、HPV整合等感染状态密切相关?使得HPV感染人群暴露于宫颈癌易患状态?本项目在中国宫颈癌数据库和标本库和湖北省五峰宫颈癌临床研究基地的支持下,锁定宫颈癌发病内、外因铰链作用,探讨MIC-NKG2D受体-配体遗传变异与HPV感染状态的交互作用机制,为完善宫颈癌发病机制起到实质推动作用,有助于圈定宫颈癌高危人群作为我国妇女宫颈癌筛查重点监控对象。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二大恶性肿瘤。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最为密切,然而,单纯HPV感染并不足以导致癌变,即使高危型HPV感染的妇女也只有少部分罹患宫颈癌。我们进行了人类宫颈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世界首次)的初步结果表明,EXOC和GSDMB区域以及HLA-DP等位基因中变异位点的确定,表明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或肿瘤细胞增殖可能在宫颈癌发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项目在中国宫颈癌数据库和标本库和湖北省五峰宫颈癌临床研究基地的支持下,锁定宫颈癌发病内、外因铰链作用,发现宫颈癌核心免疫调节基因MIC-NKG2D的2个tagSNP(rs581949、rs581949)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在功能上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此结果有助于圈定宫颈癌易患高危人群的圈定。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C-藻蓝蛋白抑制TGF-β1诱导的宫颈癌Caski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基于深度学习的宫颈癌异常细胞快速检测方法
过表达TPX2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侵袭和凋亡的影响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的越橘杂交后代鉴定
HPV感染亚型与宿主基因组整合区域的遗传变异在宫颈癌发病中的交互作用研究
宫颈恶性转化过程中HPV非随机整合相关的核心免疫基因遗传变异调控网络的建立及关键致癌靶点探析
HPV16感染中核心早期蛋白的免疫效应机制及宫颈癌的免疫学靶向阻遏
Toll样受体基因遗传变异与宫颈癌易感性及其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