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整理和全面阐释中国20世纪以来所形成的地理思想,是促成有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和世界影响的地理思想形成,进而创建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地理学的基础工作和必要条件之一,亟待系统研究。. 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最高原则"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确定了三个互补的理论预设、八个互补的研究内容和四种互补的研究方法。通过研究拟达到的目标为:(1)系统阐释中国20世纪初叶以来形成的地理思想和促进地理思想形成发展的基本规律,(2)初步构建"地理'演绎-归纳'方法论",(3)前瞻有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和世界影响的地理思想。
中国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和综合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决定了中国是世界上地理(客观)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数千年以来,生存和发展在这一地理环境的中国人民,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共生的过程中,孕育了丰富的公众地理思想。公众地理思想是地理学(家)思想的客观基础和重要来源。20世纪初叶以来,中国的地理学家,纵向继承中国古代地理思想,横向学习、借鉴和吸收世界诸多国家的地理学思想,孕育、提出和阐述了一些重要的地理学思想。对这些重要地理思想的整理和研究,是中国地理学发展的“重大任务”。. 在吴传钧、陆大道、刘盛佳、蔡运龙和张国友等关怀和指导下,我们申请并进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20世纪初叶以来地理思想研究”。这一项目所能研究和完成的任务,仅仅是上述“重大任务”中的一小部分。在这一小部分中,主要探讨了关于中国地理学思想的“整体部分”。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认识到中国地理学家的若干具体的地理思想。这些(可能)具有“世界”地理意义的中国地理学(家)的若干具体的地理思想主要有:吴传钧“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思想,钱学森等的建设“地理科学”思想,陆大道“人文-经济地理”思想和“点-轴系统” 思想,黄秉维和郑度“自然地域分异” 思想和“自然综合体” 思想以及“地球表层学”思想,周立三“资源节约型发展” 思想,李旭旦“人地关系” 思想,胡焕庸“地理综合” 思想,程国栋和傅伯杰“地理(生态)工程” 思想,李春芬“三种分析——二个系统”思想和“地理环境整-差”思想,蔡运龙“地理思想与方法” 思想,方创琳“区域发展论” 思想,陆大道和樊杰“主体功能区”思想,吴传钧、孙鸿烈、安芷生、宋长青、冷疏颖等的“地理科学战略与规划”思想......对于这些地理思想的案例研究和系统研究,是我们今后拟申请课题要研究的一组问题。而外,探讨和研究中国地理学家乃至全世界的地理学家“生产”“地理科学知识”的过程和规律,也将是地理学思想史研究的重大任务。. 完成学术著作《地理科学导论》(科学出版社,2013年1月第一版第4次印刷,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省域主体功能区区划研究》(科学出版社,2011)和《中国地理思想研究》(争取2013年年底出版),在《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和《地理科学进展》等发表论文20余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新世纪以来中外儿童贩运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创新地理学的批判性思考--基于中国情境的理论创新
中国古代农业管理思想与中国特色农业管理思想研究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研究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思想史
中国近代大学校园规划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