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PS/InSAR的红河断裂带南段震间形变研究:无震蠕滑还是震间闭锁?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861057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40.80
负责人:李金平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批准年份:2018
结题年份:2022
起止时间:2019-01-01 - 202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喜文飞,刘勇,孙云梅,邵九明,陆好健,周昱辰,关韵桐
关键词:
震间形变雷达遥感地震全球定位系统无震蠕滑
结项摘要

There are two viewpoints about the recent strength of actual activities and seismic seismic hazard situation on the southern section of the Red River fault. One is aseismic creep on strike-slip fault, and the other is a strong block state that has high seismic risk. In this project, we are planning to obtain a regional crustal deformation field with high spatial and temporal resolution, especially the near-fault crustal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long the fault zone,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s of a dense GPS and InSAR. And then, based on the GPS and InSAR results, as well as the results from other other disciplines, to study and manage to answer scientific issue about “Aseismic creep or always in a strong lock state on southern section of RRF”.

红河断裂带南段现今的实际活动强度和地震危险性状况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无震蠕运动,另种是目前处于强震闭锁,具有大震危险。本项目拟通过高精度、高密度的GPS 、InSAR观测,获取断裂带南段高时-空分辨率的地壳形变场图像,特别是断裂沿线“紧邻断裂两侧”地壳差异运动的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多学科成果资料,研究解答“现今红河断裂带南段是无震蠕滑还是目前一直处于闭锁状态” 这一科学问题。

项目摘要

红河断裂带南段现今的实际活动强度和地震危险性状况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无震蠕运动,另种是目前处于强震闭锁,具有大震危险。本项目通过红河断裂带段近场高精度、高密度的GPS、InSAR观测,获取断裂带南段高时-空分辨率的地壳形变场,分析断裂沿线“紧邻断裂两侧”地壳差异运动的时-空变化特征,反演确定断裂带走滑速率、闭锁程度、应变积累状况及活动强度。在此基础上,判断红河断裂带南段是否存在断层无震蠕滑活动,若存在断层无震蠕滑活动确定蠕滑分布、大小和时间特征。结果表明:红河断裂带南段近场地壳运动特征具有明显的分区性,地壳水平运动在不同区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偏转,横向运动缩短。红河断裂带南段元江-元阳段的最大剪应变积累较强,量值为(40~80)×10-9/a,右旋走滑速率为2.6±0.3mm/a,地表以下0~5km的闭锁程度约为0.811~0.767,5~10km的闭锁程度约为0.766~0.447,10~13.5km的闭锁程度约为0.445~0.098,13~20km的闭锁程度约为0,闭锁深度为13.5km。InSAR形变速率场在断层迹线两侧没有陡峭的速率梯度,右旋走滑速率较小。红河断裂带形变起始时间为12.4±1.9Ma,小江断裂带构造运动是南段地壳形变的主要动力成因。综合分析确认,红河断裂带南段不存在断层无震蠕滑活动,解答了“现今红河断裂带南段是无震蠕滑还是目前一直处于闭锁状态”这一科学问题。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DOI:10.12054/lydk.bisu.148
发表时间:2020
2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DOI:10.16285/j.rsm.2019.1374
发表时间:2020
3

面向工件表面缺陷的无监督域适应方法

面向工件表面缺陷的无监督域适应方法

DOI:
发表时间:2021
4

环形绕组无刷直流电机负载换向的解析模型

环形绕组无刷直流电机负载换向的解析模型

DOI:
发表时间:2017
5

混采地震数据高效高精度分离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混采地震数据高效高精度分离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DOI:10.3969/j.issn.1000-1441.2020.05.004
发表时间:2020

李金平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81301275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560459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37.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760482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34.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266005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69.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676094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0606015
批准年份:2006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1461087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51.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11672087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5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海原活动断裂毛毛山-老虎山段现今震间变形:是蠕滑还是震后变形集中?

批准号:41674104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何建坤
学科分类:D0407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SAR相干点多层次联合监测断裂带震间微小形变研究

批准号:41701515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徐小波
学科分类:D0113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汶川地震震前-同震-震后InSAR垂直形变场动态演化特征与孕震机理研究

批准号:40940020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单新建
学科分类:D0401
资助金额:15.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4

基于地壳形变观测研究小金河断裂带发震能力

批准号:41474079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邵志刚
学科分类:D0407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