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和保障农产品安全为目标,围绕典型土壤环境界面复合污染过程及调控,以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纳米颗粒-重金属、纳米颗粒-有机污染物等典型复合/新型复合污染为研究对象,土壤-水界面复合污染物的吸附-脱附过程和生物有效性为研究核心,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土壤环境中多种共存污染物的交互作用、多介质界面行为与植物/微生物吸收转化等机制,重点探讨它们在土壤中的赋存状态、与土壤有机质和矿物组分之间的作用机制、植物/微生物吸收及迁移转化机制等复合污染过程与调控原理。试图阐明典型土壤环境界面复合污染的物理/生物化学过程及其机制,土壤复合污染的调控技术原理,解决土壤复合污染控制和农产品安全生产中的若干科学问题,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拟订经济安全高效的土壤复合污染缓解与修复新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本项目旨在探明典型土壤环境界面复合污染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及调控原理,为拟订经济高效安全的土壤复合污染缓解与修复新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创新性成果:探明了长三角农田土壤中OCPs、PAEs、PCBs、PBDEs等有机污染物的浓度水平、空间分布和复合污染特征;阐明了典型污染物生物有效性与赋存形态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揭示了植物和微生物对PCBs、PAHs的吸收、迁移转化机制;阐明了表面活性剂对土壤吸附固定/增溶洗脱、微生物降解、植物吸收转运有机污染物的调控作用及机理;在沈阳、南京等地实施了化学强化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有机污染农田土壤的示范工程。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53篇论文,其中SCI收录论文52篇,出版专著1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件;培养1名博士后、14名研究生;两项成果分别获2012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二维MXene材料———Ti_3C_2T_x在钠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
土壤典型有机污染物的界面过程及修复技术原理
重金属对典型离子型有机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界面过程的影响
土壤污染微界面过程及其分子诊断与调控原理
土壤环境中典型抗生素污染的联合毒性机理及生态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