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式无线光接口海量神经信号传输芯片与系统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61178051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0.00
负责人:黄北举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陈南晖,杨耿煌,张旭,唐君,归强,韩建强,王伟,董赞,戚仁莉
关键词:
生物相容性神经信号经皮光学无线传输生物医学专用集成电路电磁感应耦合
结项摘要

本课题探索光通信技术、光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植入式无线光接口海量神经信号记录与传输系统,研究动物组织的光学特性模型与实现经皮光学无线传输的光路拓补结构,研究植入生物体的光电器件及其驱动电路设计方法、制造工艺和封装技术,研究构成经皮光学无线传输通路的激光器、光电探测器与驱动电路、接收电路的协同设计理论和方法,分析皮肤组织对不同波段光吸收和散射特性,分析"经皮"信道的吸收和散射对传输速率、误码率的影响并建立对应的传输模型,实现高速率、低误码率、低功耗的经皮光学无线传输。.本课题的研究不仅为了解神经系统的回路结构及其功能,以及神经控制和神经修复提供重要方法和手段,为我国在植入式微型医疗设备领域形成一项自主知识产权,还将拓展光电子技术、集成电路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范围,在客观上促进光电子技术和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项目摘要

本课题探索光通信技术、光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植入式无线光接口海量神经信号记录与传输系统,研究神经信号的有效提取、记录和传输,研究植入生物体的微电极阵列、光电器件、神经信号放大器、数模转换器等的协同设计、制造工艺和封装技术,实现高速率、低误码率、低功耗的海量神经信号记录和无线传输。依据项目计划书,我们对用于植入式神经信号记录和传输的各个器件和专用集成电路均开展了深入研究,在植入式神经微电极、神经信号专用集成电路、经皮光学传输光接收芯片、在体动物实验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分别研制了植入式多通道微电极阵列、柔性聚合物电极、植入式无线供能芯片、多通道神经放大器芯片、混合集成神经记录前端、逐次逼近模数转换器、光电探测器阵列、跨阻放大器、限幅放大器等,并且将关键器件和电路应用到了在体动物实验。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2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3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4

基于分形维数和支持向量机的串联电弧故障诊断方法

基于分形维数和支持向量机的串联电弧故障诊断方法

DOI:
发表时间:2016
5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DOI:10.7498/aps.70.20210004
发表时间:2021

黄北举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61675191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6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面向植入式医疗设备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研究

批准号:61561021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喻易强
学科分类:F0119
资助金额:42.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2

脑机交互中植入式无线微电极阵列神经芯片的研究

批准号:60875078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叶学松
学科分类:F0609
资助金额:3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植入式神经信号再生与阻断微电子接口器件关键技术研究

批准号:61534003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王志功
学科分类:F0407
资助金额:30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4

植入式神经功能电刺激接口电路关键技术研究

批准号:61674049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张章
学科分类:F0402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