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代表性沉积物样品的Sr-Nd同位素组成及其控制因素的分析,建立长江流域沉积物的Sr-Nd同位素通量平衡模式,揭示世界主要河流中长江沉积物Sr-Nd同位素组成的独特性;结合青藏高原地区以及扬子地块和华南造山带的Sr-Nd同位素大量研究成果,根据长江流域沉积物的Sr-Nd同位素通量平衡模式揭示青藏高原源区物质在长江沉积物中的记录和变化特征,比较研究长江和东南亚-南亚的主要河流对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隆升的不同响应。该研究对于揭示长江的形成和演化、我国中、东部地区长江物质的"源"与"汇"的时空变化以及研究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包括边缘海的沉积记录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该研究同目前国际上全球古环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即运用河流地球化学来示踪青藏高原的隆升历史相吻合,也同最近LOICZ计划倡导的"流域-海岸带相互作用"的研究目标一致。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适用于带中段并联电抗器的电缆线路的参数识别纵联保护新原理
青藏高原--现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演化枢纽
青藏高原东部风成黄土多技术源区示踪研究
东部陆缘区末次冰期沉积物源示踪和贡献研究
赤道东太平洋沉积物Sr-Nd同位素体系及其示踪意义
IODP333钻孔第四纪沉积物物质来源和环境演化:稀土元素和Sr-Nd同位素示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