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造山带南缘内蒙古林西地区三叠纪花岗岩源区、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402194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7.00
负责人:李舢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4
结题年份:2017
起止时间:2015-01-01 - 2017-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张维,杨奇荻,史兴俊
关键词:
内蒙古林西后增生构造演化岩石学成因三叠纪花岗岩构造环境
结项摘要

Triassic granitoid magmatisms along the Xar Moron tectonic zone in the southern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CAOB) record a tectono-magmatic transition from Paleozoic arc-related granitoids to Mesozoic intra-plate granitoids. They show complex temporal-spatial variation, which resulted probably from different genetic development in variable tectonic settings, and are one of the keys to discuss the early Mes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Therefore, researches on magma sources and petrogenetic evolution coul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post-accretionary orogenic process.. The subject focuses on petrogenesis and tectonic settings of the Triassic granitoids along the Xar Moron tectonic zone. The different magmatic episodes would be divided by detailed field geology and zircon U-Pb dating. By integrating with regional geology, whole-rock geochemical and Sr-Nd isotopic analyses and zircon Hf-O isotopic analyses, this framework further discusses their magma source, petrogenetic evolution, emplacement mechanism and tectonic settings as well as their implications in the early Mes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These results, combined with comparisons of different episodic granitoids in Triassic from the southern CAOB, could shed a new light on the tectono-magmatism of the southern CAOB.

中亚造山带南缘,沿西拉木伦构造带三叠纪花岗质岩浆作用蕴含着古生代向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的重要信息,它们显示了复杂的时空变化,可能揭示不同构造背景下的成因演化过程,是探讨该区早中生代构造演化的关键之一。因此,对该区三叠纪花岗岩开展深入研究,查明其源区特征和岩浆的演化过程,对于重建中亚造山带的后增生造山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本项目以西拉木伦构造带内林西地区三叠纪花岗岩为研究对象,主要针对岩浆成因演变和构造环境两个关键问题,进行详细的野外地质研究和锆石 U-Pb 定年,划分三叠纪花岗岩形成的岩浆期次,通过系统的地球化学和锆石Hf-O同位素研究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确定不同期次的岩浆性质、成因和侵位机制及岩浆的演变过程和形成的构造背景。综合分析对比中亚造山带南缘三叠纪不同期次岩浆活动的特征,为揭示中亚造山带南缘早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过程提供依据。

项目摘要

中亚造山带南缘,沿西拉木伦构造带三叠纪花岗质岩浆作用蕴含着古生代向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的重要信息,它们显示了复杂的时空变化,揭示出了不同构造背景下的成因演化过程,是探讨该区早中生代构造演化的关键之一。本项目对该区三叠纪花岗岩开展深入了研究,查明了其源区特征和岩浆的演化过程,重建了中亚造山带南缘的后增生演化过程。在项目实施的三年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4篇国际SCI论文。.中亚造山带被广泛认为是不同于经典碰撞造山带的增生型造山带。全球造山带的研究表明,所有的增生型造山带在造山旋回末段,最终都将演变为碰撞相。因此,世界上最大的显生宙多岛洋型的中亚造山带也可能纪录了最终的碰撞作用。中亚造山带最后参与碰撞的可能有弧和/或增生楔,因此是一个弱碰撞,由此引发的岩浆活动较经典大陆碰撞更加难以识别。沿中亚造山带南缘索伦-西拉木伦河构造带,本项目厘定了一些与碰撞相关的二叠纪末期-三叠纪岩浆作用,对其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的详细研究,很好的评价了古亚洲洋关闭和大陆汇聚过程中的碰撞相关的岩浆和造山作用的相互联系。随着古亚洲洋的消亡,255-251 Ma与碰撞有关的钙碱性岩浆作用(包括埃达克质岩石、高镁安山岩、似赞岐岩、E-MORB辉绿岩以及钙碱性岩浆岩等)沿缝合带线性展布。这些二叠纪末的岩浆作用是造山带汇聚和陆壳增厚过程中板片断离的结果。随后的高Sr/Y比的岩浆作用(约251-245 Ma)具有低Mg和Ni的特征,与西藏的新生代增厚下地壳源区的埃达克岩具有许多相似之处,可能为增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结果。235-200 Ma之间的A-type花岗岩,以及走滑和伸展构造,表明区域构造从挤压已转变为伸展。因此,这些碰撞相关的岩浆作用代表了一个造山带旋回的终止符。项目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与好评。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OI:10.15957/j.cnki.jjdl.2016.12.031
发表时间:2016
2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17
3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4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DOI:10.3799/dqkx.2020.083
发表时间:2020
5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DOI:10.11821/dlyj201810008
发表时间:2018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阿尔泰造山带东南缘昆格依特花岗岩Nd-Hf同位素解耦成因及物源示踪意义

批准号:41802074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张建军
学科分类:D0204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北祁连造山带早古生代花岗岩成因及其对构造演化的响应

批准号:40672049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吴才来
学科分类:D0204
资助金额:4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兴蒙造山带南缘东段延边和龙地区晚二叠世-三叠纪侵入岩成因及构造变形研究

批准号:41802238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张超
学科分类:D0211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敦煌造山带造山过程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批准号:41730215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吴春明
学科分类:D0204
资助金额:314.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