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建立多种抗肿瘤、抗菌活性物质筛选模型,从台湾海峡海区海洋动植物中分离到近二千株共附生海洋微生物,筛选发现约18%的测试菌株可产生抗菌活性物质,其中放线菌抗菌比例高达43.6%。MTT法筛选结果表明,约16%的海洋放线菌发酵液对P338和KB癌细胞的ID50等于和大于320,其中最高可达20480。经复筛,从初筛菌株中获得N350、L1202等多株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菌株,并对这些菌株产生的活性物质的理化性质及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本项目还发现一批具杀虫和产免疫调节物质的菌株,按时完成预期的各项研究内容,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其研究成果对我国海洋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海洋Uncultured放线菌资源挖掘及新天然产物发现
海洋放线菌蒽环类抗肿瘤物质N350的研究
海洋放线菌ACMA006抗肿瘤活性物质抑制肝癌的实验研究
药用牡丹内生细菌抗菌抗肿瘤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