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菁染料聚集调控及其用于生物分子检测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21476185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86.00
负责人:徐勇前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批准年份:2014
结题年份:2018
起止时间:2015-01-01 - 2018-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李红娟,卢玉超,张武霞,贺卿原,肖亮亮,冯瑞芝,赵宏伟,张丹
关键词:
比例荧光胶束近红外菁染料聚集体生物分子检测
结项摘要

Many biomolecules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diseases, thus it is of very importance to explore fluorescent sensors capable of detecting these biomolecules, determining their concentrations and providing early clue of the diagnosis of related diseases. Squaraine are a class of dyes that easily form aggregates with different spectral features in aqueous solution. This project aims to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a series of squaraine dyes to construct self-assembly of dye aggregates. In virtue of this syste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ucture and efficiency, and the regulation by biomolecules with ratiometric fluorescence for the diagnosis of biological related disease will be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d. In addition, inspired by the concept that nano-scaled micelles can be used as drug carriers, amphiphilic molecules and polymers are introduced to this array to adjust the aggregations of dyes.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synergistic effect including hydrophobic, π-π and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s to increase the regulation capability of biomolecules toward dye aggregates, the selective recognition of biomolecules is realized. Through this study, a universal strategy for the detection of biomolecules will be set up. It will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drug release triggered by biomolecules that associated with diseases, and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other near infrared fluorescent dyes in biomedicine area.

很多生物分子与疾病的发生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开发能检测这些生物分子和其浓度变化的荧光传感器,为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预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方酸菁染料易发生多种聚集,不同的聚集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本项目拟设计合成系列结构不同的方酸菁染料化合物,构建染料聚集状态可调控的分子自组装体,研究其构效关系和生物分子对其聚集状态的调控,双激发比例荧光用于生物相关疾病诊断。此外受纳米胶束可作为药物分子传输载体的启示,在检测溶液中引入两亲分子和高分子聚合物来调控染料的聚集状态,希望通过引入疏水作用、π-π相互作用、静电效应等协同作用来增大生物分子对染料聚集的调控能力,达到选择性识别生物分子的目的。通过这项研究,寻找到一种普适的用于生物分子检测的方法,为疾病相关的生物分子诱导药物分子释放提供理论指导,推进易聚集的近红外荧光染料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

项目摘要

很多生物分子与疾病的发生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开发能检测这些生物分子和其浓度变化的荧光传感器,为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预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红外荧光染料在生物检测和成像方面具有很多优势而受到广泛应用。方酸菁染料作为近红外荧光染料代表之一,易发生多种聚集,不同的聚集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本项目在方酸菁染料上引入不同的取代基,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结构不同的方酸菁染料化合物,构建它们聚集状态可调控的分子自组装体,研究它们的构效关系和生物分子对其聚集状态的调控。生物分子选择性地诱导方酸菁染料“聚集-解聚”,产生近红外荧光信号增强。利用荧光相反变化的特性,实现了双激发比例荧光用于生物相关疾病诊断。此外受纳米胶束可作为药物分子传输载体的启示,在检测溶液中引入了两亲分子和高分子聚合物来调控染料的聚集状态,通过引入疏水作用、π-π相互作用、静电效应等协同作用有效增大了生物分子对染料聚集的调控能力,实现了选择性识别生物分子的目的。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寻找到了一种普适的用于易聚集的近红外荧光染料调控的方法,并将该方法用于生物分子检测,为其它近红外荧光染料普遍用于生物分子检测提供了新思路。该项目的研究为疾病相关的生物分子诱导药物分子释放提供了理论指导,推进了易聚集的近红外荧光染料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范围。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2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3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4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DOI:10.19650/j.cnki.cjsi.J2007019
发表时间:2021
5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DOI:10.3760/cma.j.issn.1674-2397.2020.05.013
发表时间:2020

徐勇前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21206137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21676218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6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近红外染料敏化的稀土配合物用于活体成像检测

批准号:21602048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韩春苗
学科分类:B0701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近红外氨基菁染料产生比例双荧光的机理研究

批准号:21606118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曹建芳
学科分类:B0813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多功能七甲川花菁染料用于肿瘤靶向近红外荧光成像的基础研究

批准号:81130026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史春梦
学科分类:H27
资助金额:24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4

用于癌症早期诊断的近红外荧光染料及其应用

批准号:21576037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樊江莉
学科分类:B0813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