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紧密跟踪国际上近几十年来关于温室气体氧化亚氮和甲烷的源与汇这一热点研究领域,针对目前逐渐兴起的土壤-植物污水生态处理技术,以太湖流域污水生态处理工程为研究对象,开展生态土壤污水处理系统温室气体的量化和产生机制研究。探讨基质中硝化菌、反硝化菌、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的空间分布对氧化亚氮和甲烷逸出量的贡献程度以及生存环境和植物生长对其产生的影响,明确生态土壤系统氧化亚氮和甲烷的产生机理。筛选植物群落,并针对优势植物群落建立氧化亚氮和甲烷的定量模型,通过该模型进行生态土壤污水处理系统氧化亚氮和甲烷的排放预测,为优化设计和推广生态土壤污水处理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针对目前逐渐兴起的土壤–植物污水生态处理技术,以太湖流域污水生态处理工程为研究对象,开展生态土壤污水处理系统温室气体的量化和产生机制研究。探讨基质中功能菌的空间分布对N2O和CH4逸出量的贡献程度以及生存环境和植物生长对其产生的影响,明确系统N2O和CH4的产生机理。建立N2O和CH4模型,预测生态土壤污水处理系统N2O和CH4的排放量,预测效果较好。本研究为优化设计和推广生态土壤污水处理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本项目申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其中1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授权;发表论文12篇,其中SCI(TOP)收录1篇,国内核心刊物9篇,国际会议论文(IEEE)EI收录2篇。培养毕业1名硕士研究生,1名在读硕士研究生。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我国湖泊流域跨界水污染纠纷协调机制研究:以太湖流域为例
太湖流域水生态服务供需空间量化、格局演变与驱动机制
生态服务空间流动模拟研究——以泾河流域土壤保持服务为例
太湖流域典型耕地利用方式变化对温室气体排放影响机理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