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遗传研究及新的育性恢复基因定位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071384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33.00
负责人:汤述翥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扬州大学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刘超,张宏根,李鹏,许作鹏
关键词:
BT型水稻基因定位质核互作雄性不育遗传分析
结项摘要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是一复杂的遗传性状。在水稻BT型不育细胞质的育性遗传方面,多数研究认为BT型雄性不育系的恢复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并将Rf1定位在第10染色体上。还有一些研究认为存在2对基因控制的育性遗传情况,但尚未定位到新的基因。本项目申请者在杂交粳稻育种中发现豫粳6号A的可恢复性明显不如其他BT型不育系,恢复系TR2604仅能正常恢复9201A,广亲和品种02428则对BT型不育系的恢复表现为不完全显性,利用这些特异亲本配制的杂种在组合间表现明显的育性差异。本研究,针对BT型杂交粳稻育种中发现的问题,利用已积累的特异三系资源,继续就BT型不育细胞质育性遗传的复杂性进行探讨,进一步了解和明确BT型不育细胞质在不同组合中的育性遗传规律,定位新的育性恢复基因,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手段选育强恢复力的BT型粳稻恢复系和可恢复性好的不育系提供依据。

项目摘要

阐明BT型不同杂交粳稻组合育性存在差异的原因,对于BT型粳稻恢复系及杂交组合的选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利用豫粳6号A,9201A及其相应保持系以及恢复系TR2604,闵120及02428配制群体进行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结果表明:恢复系闵120、TR2604对不育系9201A、豫粳6号A育性恢复均受单个主基因Rf1a控制;豫粳6号A(B)与TR2604 F1不育为杂种花粉不育,受单基因S38(t)控制,该基因被定位于第7染色体上标记RM18和RM234之间约180kb物理区段内;02428中带有1对新的BT型恢复基因基因Rf18(t),该基因被定位于第2染色体上标记RM12941和标记RM12938之间23.6 kb物理距离内,Rf18(t)基因效应表现为部分恢复。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OI:
发表时间:
2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DOI:10.13836/j.jjau.2020047
发表时间:2020
3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OI:10.3969/j.issn.1673-1689.2021.10.004
发表时间:2021
4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DOI:10.19713/j.cnki.43-1423/u.t20201185
发表时间:2021
5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DOI:
发表时间:2018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小粒野生稻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野A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分子定位

批准号:31460340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郑卓
学科分类:C1307
资助金额:45.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2

水稻"东野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的克隆及恢复基因定位

批准号:31460343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严松
学科分类:C1307
资助金额:45.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3

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复机理的分子解析

批准号:31171591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华金平
学科分类:C1307
资助金额:6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水稻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蛋白复合体的研究

批准号:31371698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胡骏
学科分类:C1307
资助金额:8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