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R-ABL融合基因是慢粒发病的主要原因,现认为也存在于部分急淋患者。申请者前期研究表明: BCR-ABL亚型在慢粒及急淋患者中分布存在差异,且P190亚型预后较P210差,但其致病机制差异尚缺乏研究。RAC鸟苷酸环化酶家族已被证实在造血过程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且在BCR-ABL不同亚型中表达存在差异。以此为基础,本研究通过对不同BCR-ABL亚型慢粒及急淋患者RAC家族及其下游通路信号分子的检测,探讨BCR-ABL不同亚型在致白血病过程的差异与RAC家族调控的关系;此外,通过对治疗后缓解及复发患者的随访及监测,对RAC家族在药物治疗后调控进行了初步探讨。本课题通过对BCR-ABL亚型致病机制差异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白血病致病机理提供基础,不仅有可能在融合基因下游寻找到新的的分子标志,有助于病人疗效评价、预后评估甚至早期诊断,还有可能发现新的治疗靶点,为白血病治疗开启新篇章。
本课题通过对表达谱芯片检测,筛选BCR-ABL亚型重要差异表达基因进行PCR验证,并对其中的PAK1基因进行了功能分析,探讨了BCR-ABL不同亚型致白血病差异的主要原因。主要成果如下:. 1. 一步法实时荧光检测RT-PCR BCR-ABL亚型,提示在CML慢性期、CML急变期及ALL三组间BCR-ABL亚型分布有差异,BCR-ABL亚型差异可能是导致疾病进展差异的主要原因。.2. 对P210阳性CML及P190阳性ALL各6例采用NimbleGene杂交系统进行表达谱芯片检测。通过进一步PATHWAY、GO及HUB分析,在大量差异表达基因中,筛选出以下待验证基因:ALL相对CML上调基因LEF、JUP、CD792,下调基因 PAK1、LCK、MEFV、SERPINB1、DNTT、ITGAM。. 3. RT-PCR验证。收集P210+CML初发患者并对应其分子生物学缓解患者120例,P190+ALL患者80例,其中20达分子生物学缓解。设计9个待验证基因引物及管家基因ABL引物,采用一步法RT-PCR进行9个基因的相对定量检测。P190+ALL与P210+CML相比,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CML治疗缓解后与初发患者相比,上调的有:LCK、MEFV、SERPINB1、ITGAM、LEF、JUP、CD792,而PAK1基因表达下调。ALL治疗后与初发患者相比,上调的有:PAK1、LCK、MEFV、SERPINB1、ITGAM,表达下调基因有:DNTT、LEF、JUP、CD792。. 4. 基因功能验证:对PAK1进行进一步表达验证机基因功能分析。Western-plot及FISH检测证实,PAK1在治疗前CML中较ALL上调,治疗后,较治疗前,在CML中有所下降而ALL中上升。RNA干扰抑制后对比,对k562及Jurkat细胞系的增殖调控有差异。提示PAK1基因可能是BCR-ABL不同亚型致白血病差异的重要原因。. 总之,在该项目资助下,本课题组全面探讨了BCR-ABL融合基因不同亚型在CML及ALL中的分布差异及其在致白血病差异中的重要原因,发现PAK基因在其中的重要地位并进行了深入探讨。目前已有两篇SCI论文、两篇Medline论文发表,国际会议获奖一次,培养研究生两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新疆软紫草提取物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抗小鼠原位肝癌的作用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精子相关抗原 6 基因以非 P53 依赖方式促进 TRAIL 诱导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凋亡
TIGAR基因调控Bcr-Abl阳性白血病细胞耐药的机制研究
Rac亚型调控哮喘性肺损伤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PDT-CC融合肽抑制Bcr-Abl寡聚化逆转白血病K562细胞恶性表型
新融合基因NUP98-HOXD8的致白血病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