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太平洋上层海洋热含量的变异机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206022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3.00
负责人:刘增宏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2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3-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梅山,孙朝辉,吴晓芬,张春玲,卢少磊
关键词:
太平洋印度洋热含量变异机制Argo资料
结项摘要

Upper ocean heat content(UOHC)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global heat balance. Getting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physical mechanism of the heat storage and heat transportation of ocean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ocean's impact on global climate change. Both models and observations have indicated that UOHC is a more reliable parameter on researching the climate change, through the heat condition of subsurface layers even more deeper layers. Because previous moored buoys、XBT and CTD can't get much observational data with long-term and high coverage, the study on the estimation and the variation mechanism of UOHC has been restricted. Using the amount of Argo profiling data at the two oceans, and with goal of meeting the need of the state and discipline construction,this project will study the changing pattern of UOHC of Indian and Pacific oceans,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thermodynamic anomaly in the two oceans and the ENSO, IOD events, so that can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long-term climate prediction of our country.

上层海洋热含量是全球热平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弄清海洋热存储和热输送的能力,对了解海洋在全球气候系统变化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无论模式还是观测研究均表明,热含量是利用次表层甚至更深层次的热状态来研究气候变化的一种更为可靠的参数。以往由于受到有限的锚碇浮标、XBT和CTD等仪器无法获取长时间、覆盖面广的观测资料的限制,上层海洋热含量的估算及变化机制的研究受到一定的制约。本项目拟利用全球Argo大洋观测网获取的海量的温、盐度资料,以国家需求和学科建设为出发点,着重探讨印度洋和太平洋热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引起这些变化的物理机制,分析两大洋的热力异常与ENSO事件、IOD事件等的联系,为我国中长期气候预测预报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项目摘要

上层海洋热含量是全球热平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弄清海洋热存储和热输送能力,对了解海洋在全球气候系统变化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本项目首先使用Argo全球海洋观测剖面制作了2004-2014年逐月温、盐度场,再计算了印度洋-太平洋海域0-700米热含量,结合其他再分析资料,对2004-2014年期间印度洋-太平洋海域(重点分析20ºS-20ºN)上层海洋热含量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年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热带太平洋热含量异常的年际变化与ENSO密切相关,其第一模态对应El Nino成熟位相时的分布,而第二模态对应El Nino过渡期的空间分布。热带太平洋热含量异常的变化与温跃层深度的变化密切相关,在赤道,热异常信号沿温跃层向东传播,热含量异常与赤道中西太平洋纬向风异常有着密切联系。ENSO期间,热带太平洋热含量异常信号在赤道和南北纬10º附近形成两个闭合传播回路,而南北纬10º间的固有扰动可为ENSO循环期内热含量异常的传播提供有利的背景场。两类El Nino事件中,热含量异常的分布均呈西负东正形态,但冷暖信号的强度存在差异,印度洋内的热含量异常也存在不同的分布形态。当热带东印度洋附近出现东风异常时,在东印度洋形成上升流,使该区域海温变冷,在Bjerknes反馈作用下,相应地使热带西印度洋的海表温度变为正距平,从而导致热带印度洋偶极子事件的发生。本项目制作的2004-2014年全球海洋Argo网格数据集(BOA_Argo)已被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应用,随着数据的不断更新,有望获得更为广泛的应用。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DOI:10.16606/j.cnki.issn0253-4320.2022.10.026
发表时间:2022
2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15.03.030
发表时间:2015
3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DOI:10.3969/j.issn.1003-0077.2018.11.009
发表时间:2018
4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DOI:10.5846/stxb202009292521
发表时间:2021
5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DOI:10.11766/trxb202008100444
发表时间:2022

刘增宏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Argo资料研究热带太平洋海域上层海洋热盐含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异

批准号:41406022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吴晓芬
学科分类:D0601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热带西太平洋、印度洋上层海洋年际变化的研究

批准号:49576277
批准年份:1995
负责人:秦曾灏
学科分类:D0601
资助金额:1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孟加拉湾上层海洋环流变异及其与赤道印度洋的联系

批准号:40806014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邱云
学科分类:D0601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基于“深度学习”的台风海域上层海洋热含量准实时估算方法研究

批准号:41606003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曹敏杰
学科分类:D0601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