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浅沟治理苏南农村径流污染方法及机理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078182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40.00
负责人:吕伟娅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南京工业大学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邓风,孙文全,肖雪峰,黄曼丽,王晓玲,梁磊,胡恒祥
关键词:
农村径流污染作用机理多点源头控制入渗和生态浅沟
结项摘要

针对苏南农村径流污染严重现状,本课题提出建立一种尊重和利用自然特性,采用雨水入渗和生态浅沟,进行径流源头污染控制的新方法和作用机理。本项目拟调查径流污染物进入途径,用指示生物法评价水体;阐明雨水入渗过程及污染物去除机理;探索自然"干湿交替"条件下,基质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探寻其影响机制和规律;提出利用木本植物,并与草本植物比较在微生物附着、生长环境等方面的优劣,得出最佳;研究冬季低温期激发微生物活性、抑制植物休眠,揭示微环境温度对基质与植物协同作用能力的贡献。总结归纳入渗和生态浅沟去除径流污染的机制,分析评价其科学性、可行性、优越性和不利因素,给出最优方案。在已完成的江苏省科技厅项目"同里镇污水收集与处理"基础上,为未来解决苏南农村径流污染提供应用基础和科学依据。成果对生态法水处理技术研究领域的拓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预见,后续的应用研究成果在农村、小城镇、旅游度假区等范围有广阔应用前景。

项目摘要

本课题研究工作按计划书的研究内容展开,已按计划完成了相关研究工作。主要包括:. 1、苏南农村农田排水径流水质及污染物进入路径调研。. 2、通过对生态浅沟削减农田面源污染效果及作用机理研究,探索基质微生物种类、数量、活性等及变化规律,探求基质与植物根系间的协同作用。. 3、通过对生态浅沟削减农田面源氮素污染物质转化过程研究,探讨转化机理及影响因素;应用冬季作物保温技术,进一步考察去除污染物作用机制。. 分别采用木本和草本植物构建生态浅沟,考察二者去除污染物能力和根系在微生物附着、生长环境方面的优劣,得出最佳。.通过上述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施肥过后的强降雨和大流量排水对周边水体水质影响较大,水体中CODcr、BOD5、TN和NH3-N浓度比之前分别增加约40%、36%、91.4%和116.7%,详见本项目2011年度进展报告。. 2、构建模拟生态浅沟,在试验条件下,BOD5、TN、NH3-N和TP去除率分别为40%-47%、41.4%-61.8%、53.55%-72.32%和40%-69%。菖蒲和美人蕉对BOD5去除率与植物根系间微生物数量相关性显著;虉草对BOD5去除率与土壤内微生物数量相关性显著;通过物料平衡分析得出对氮的去除主要依赖微生物脱氮作用,占总去除率78.3%;对磷的去除主要是填料吸附和沉淀,占总去除率的66.4%。详见附件1马城学位论文。. 3、构建有冬季保温措施的模拟生态浅沟,研究不同季节各氮素形态物质浓度变化规律。试验表明:冬季、春季及初夏,氨氮累积量逐渐增多,氨化作用较硝化作用强;亚硝态氮和硝态氮累积量逐渐减少,反硝化作用逐渐增强,对氮素的削减率逐渐增加;夏季高温期,氨氮、亚硝态氮及硝态氮均无累积,硝化作用增强,与氨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协调进行,氮素削减率最高。氮素削减主要由微生物作用完成,其中亚硝化作用是氮素削减的限制环节。详见附件3严成银学位论文。. 4、以木本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与草本植物进行对比试验,考察其生理特性、根系活力、吸收氮磷贡献率等。结果表明:对CODcr去除率柳树为76.85%、60.73%;菖蒲为67.2%、56.59%;美人蕉比菖蒲分别低2.7%、5.17%;桃叶珊瑚的去除率最差。详见附件4陆宏鑫学位论文。. 最终成果:硕士学位论文3篇;期刊论文3篇;已申请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各1个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20
2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20
3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DOI:10.15986/j.1006-7930.2017.06.014
发表时间:2017
4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DOI:
发表时间:2018
5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9.03.004
发表时间:2019

吕伟娅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低影响开发(LID)生态滤沟技术对旱区城市路面径流的净化机理研究

批准号:51279158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李家科
学科分类:E1007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苏南农村社会空间的系统研究

批准号:49701005
批准年份:1997
负责人:张小林
学科分类:D0108
资助金额:1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农户行为响应的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政策仿真研究

批准号:41371188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杨丽霞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5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黄土沟壑径流下浅埋煤层采动突水机理研究

批准号:41807192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陈伟
学科分类:D0702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