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物质的生物安全性问题是二十世纪末科学家们提出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迄今为止,在临床或流行病调查中,尚未发现生物体中毒的案例,但是,现有试验研究结果显示,纳米物质在进入生态系统及生物体后会产生新的生物效应。.本课题拟综合运用环境化学、毒理学、遗传学理论,探讨不同粒径、不同晶型的纳米TiO2在水环境中的暴露情况、在环境中存在的时间、环境迁移及其理化效应、光催化效应干扰生物体遗传功能正常发挥的机制,并以水生生物斑马鱼及胚胎为母本生物,研究不同粒径、不同晶型的纳米TiO2在斑马鱼体内的生物蓄积及生物放大作用,建立表面积-活性关系,晶粒结构-反应关系,实现遗传危险性特征描述,探究纳米TiO2的水环境行为及生物效应机制,为更深入的纳米TiO2生态危害性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对纳米微粒水环境化学及水生生物遗传毒理学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2016年夏秋季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威氏棘冰鱼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指示研究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上转换纳米材料在光动力疗法中的研究进展
稀土农用的环境化学行为及生态毒理学效应
稀土农用的环境化学行为及生态毒理学效应
科研与周边环境中低剂量纳米材料的长期暴露水平及其毒理学效应研究
具有纳米、微纳米多级结构材料的仿生动态自组装合成及其毒理学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