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根际微生态系统中,植物、土壤、微生物及其环境因子通过能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相互作用形成高度组织性的整体,植物通过向地下部输入光合碳参与这一过程。碳是参与植物-土壤-微生物互作的重要元素,光合碳是土壤有机碳的主要来源。此研究针对东北黑土区大豆开展光合碳在地下部代谢途径的研究,通过光合作用进行稳定性核素13C的定量标记,解析光合碳在根系-土壤-微生物间随时间的量化分配动态,揭示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光合碳的分配差异,探讨不同土壤有机碳含量条件下光合碳分配规律,明确生育期内光合碳在地下部的分配去向,对全面认识植物-土壤-微生物间的互作关系、土壤质量变化及全球碳循环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大豆光合碳在黑土中转化的微生物分子生态特征
光合碳和外源氮素在土壤-植物系统的分配和稳定机制及其碳氮偶联效应
SUSIBA2水稻光合碳分配特征及其对土壤有机碳和甲烷排放的影响
松嫩草地植物群落根系动态及光合产物分配对降雨和增温的响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