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原料具有高碱金属含量,在燃烧利用过程中存在床料聚团、受热面沾污腐蚀等问题,成为阻碍生物质燃料广泛利用的主要因素。本课题以秸秆、稻杆为研究对象,基于生物质低温受控燃烧方式,研究碱金属协同环境(生物质、催化剂、床料、气氛)低温固定化机制。在O2/CO2气氛下进行生物质催化热解燃烧规律研究,检测和分析碱金属(钾为主)及其相关元素在燃烧产物中的分布和存在形态。基于有机钾析出规律和生物质热解特性,结合低温析出气相碱金属在床料中富集实验和形态检测,探讨有机钾析出转化机制。通过空间离散,构建局域准平衡系统,采用数值拼贴方法,联合热解燃烧动力学和热化学平衡计算,动态再现生物质热解与碱金属转化耦合,半焦与碱金属相互依存,燃烧与催化相互协同这一复杂物理化学过程,分析碱金属催化燃烧与自身演化的协同过程,揭示其低温固定化机制,为生物质利用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生物质原料具有高碱金属含量特点,在燃烧利用过程中存在燃料聚团、受热面沾污腐蚀等问题,成为阻碍生物质燃料广泛利用的主要因素。本课题以南方典型生物质原料为研究对象,基于生物质低温受控燃烧方式,研究碱金属协同环境(生物质、催化剂、床料、气氛)低温固定化机制。.采用热重分析仪对中国南方典型生物质进行热重分析,研究在不同气氛中,生物质热解和燃烧特性,获得了着火点、碳转化率、燃尽温度等燃烧特性;并研究了添加剂对生物质热解、燃烧过程的催化效果;采用积分法获得了各物料的热解和燃烧动力学参数。.在管式炉中进行生物质低温燃烧试验,获得了燃烧温度及燃烧时间对燃烧过程的影响。采用ICP、SEM/EDX、XRD检测燃烧残留物中的碱金属,分析了K及其相关元素低温燃烧过程中分布和析出规律。分析发现低温下氯具有比碱金属更高的挥发性,燃烧初期,K的释放表现为热稳定性差的有机钾随生物质挥发份快速析出;随着燃烧温度的提高,钾的释放则主要为无机盐蒸汽的形式逃逸。.为研究减缓碱金属相关腐蚀问题的措施,着重分析添加剂作用下生物质中钾迁移过程受催化剂和气氛的影响。研究认为添加的Al2O3可与KCl反应生成K2O•Al2O3•2SiO2等高熔点化合物,从而降低碱金属在气相的析出。.采用factsage模拟与动力学计算项结合的方法,将动力学模拟与热化学平衡计算联合,分析了低温燃烧过程中碱金属转化规律和机理。研究发现低温下钾K主要以KCl(s)、K2SO4(s)、K2Si4O9(s)固态形式存在,随温度的升高,由于KCl蒸汽压的增加,KCl(s)向KCl(g)、(KCl)2(g)和KCl(salat)转化,低温有利于钾元素以水溶盐的形式固留在生物质残留物中。温度的进一步升高,使KCl盐颗粒随有机质向外扩散与表面硅接触,形成硅酸钾K2O(SiO2)n,该物质将受热发生熔融,形成残留物表面的熔融产物,因此,生物质内部高硅含量或者认为掺混硅添加剂将有利于抑制气态K的释放,将碱金属固留在残渣中。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基于协同表示的图嵌入鉴别分析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基于激光在线测量技术对煤/生物质混和燃烧条件下碱金属释放协同效应机理的研究
燃烧煤和生物质释放碱金属含量的光谱研究
碱金属硫化对生物质燃烧生成纳米级颗粒物影响的机理研究
基于杀菌剂靶标酶FabH固定化亲和色谱的植物内生菌杀菌活性物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