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灌区源强持续增加条件下砷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控制机理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103059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5.00
负责人:黄冠星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4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4-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刘景涛,钱永,王金翠,张英
关键词:
地下水污灌区土壤形态
结项摘要

选择珠江三角洲佛山市南海区典型的污灌区,按土地利用类型和水文地质特征系统采集、水样、土壤样以及植物样,对比研究污灌区和清灌区地表水、土壤(包气带)、地下水以及植物中砷各种形态的含量;通过室内吸附-解吸实验研究不同水质条件、矿物组成、酸碱条件等环境条件对砷在污灌区土壤和含水介质表面吸附-解吸的影响;利用浸泡试验研究不同污染负荷和不同水分条件下土壤中砷的各种结合形态和化学形态变化的机理;采用野外动态试验方法,建立野外试验区,研究田间实际的氧化还原条件和水分等环境条件变化情况下污水中砷的各种形态在地表植被-土壤(包气带)-地下水这一体系中的迁移转化机理,探明珠江三角洲典型污灌区源强持续增加条件下砷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控制机理,选取相应的参数建立地球化学模型进行验证和推演环境条件的改变对砷迁移转化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食品安全保障和水土资源保护及治理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项目摘要

本项目的研究结果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1)研究区高砷地下水的成因及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对其影响机制;(2)污灌土壤对砷的吸附-解吸机制;(3)不同环境条件下土壤中砷的形态变化机制及在包气带垂向上的形态变化特征。.在第一方面,深入分析了研究区土壤和地下水中砷的分布特征,探讨了地下水化学因素对砷分布的影响,并着重揭露了水文地质条件等自然因素和城镇化等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砷分布的共同控制作用。.在第二方面,研究了污灌土壤对砷的吸附动力学机制,探讨了多种环境条件变化对污灌区土壤吸附砷的影响。.在第三方面,研究了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土壤中砷的结合形态变化机制,探讨了砷在包气带垂向上的迁移和转化机制。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DOI:10.14188/j.1671-8844.2019-03-007
发表时间:2019
2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3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4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9.03.004
发表时间:2019
5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DOI:10.19336/j.cnki.trtb.2020112601
发表时间:2021

黄冠星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污灌区土壤中新兴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与归宿研究

批准号:40771180
批准年份:2007
负责人:应光国
学科分类:D0711
资助金额:3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城郊污灌区土壤-作物系统重金属来源及其迁移的同位素示踪研究—以开封市化肥河污灌区为例

批准号:41301336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陈志凡
学科分类:D0701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盐渍化条件下污灌区土壤重金属的释放规律及其对水质安全影响的诊断研究

批准号:41371463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郑向群
学科分类:D0711
资助金额:7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天津污灌区土壤盐碱化对镉地球化学行为的影响与环境效应

批准号:40973078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王祖伟
学科分类:D0707
资助金额:5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