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放射性核束可以深入研究远离beta稳定线的核结构和核反应机制、甚至非对称核物质的性质。其中重要的课题有双质子关联和核对称能。本申请将在实验上对同质异位偶-偶核14O和14C剥离1-2个质子反应道产生的质子及其余核进行完整运动学测量,同时也将鉴别反应产生的轻粒子同位素,通过实验测量同时研究以下的物理内容:(1)同质异位核破裂反应的质子-质子动量关联函数;(2)双质子发射现象的观测;(3)轻粒子同位素分布及其对称能系数提取。 通过对两个同质异位核的实验结果的比较,来探索14O的奇异结构,研究非对称核物质的状态方程和提取其对称能系数。
我们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上,采用初级束16O,用HIRFL-RIBLL1产生并鉴别次级目标核14O,完成了对14O的 1-2个质子反应道产生的质子及其余核进行实验测量。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我们完成了丰质子轻核23Al和22Mg核的质子-质子动量关联函数的实验测量及数据分析。测量了23Al及其衰变子体22Mg的质子-质子动量关联函数及其质子发射机制。通过多举和单举质子-质子关联函数的测量和质子-质子相对角和相对动量分布,发现23Al的质子发射主要以质子的级联衰变发射为主,但观察到其衰变子体22Mg存在2He发射的特征信号。另一方面,利用偶-偶核22Mg的束流,也观测到22Mg衰变成2p+20Ne的质子-质子动量关联函数在相对动量20MeV/c存在着明显的峰位,另外,我们也观测到22Mg在高激发态下的双质子相对动量在20MeV/c存在比较明显的峰位,同时相对角度在小角区成峰。因此,我们认为22Mg存在较为明显的双质子(2He)发射的特征信号。. 另一方面,我们对于亚饱和密度区的对称能的密度依赖性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提取两个同位旋不同但类似的反应的双中子-质子发射比与实验数据的比较,发现软的对称能的密度依赖性能较好地拟合实验数据。通过与GSI ALADIN-2000实验数据中的中子数据的比较,也提取出了软的对称能能合适描写数据的结论。通过时间演化过程的研究,我们比较了中子(质子)产额、中子-质子比和双系统的中子-质子比之间的比对对称能的高密度行为的敏感性,发现中子-质子比是最敏感的观测量。研究了丰中子碰撞系统的的参与者-旁观者物质之间的关联,发现反应重叠区和类弹-类靶区的核子数的差别是敏感于核的对称能,可以作为同位旋漂移的一个探针。. 项目共发表SCI论文37篇,其中在Phys. Rev. C发表17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气载放射性碘采样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质子晕核性质和矮偶极共振的壳模型研究
高温转动超形变核的偶极巨共振测量和研究
高稳定度氙气同位素共磁力仪与单极-偶极作用测量
粲偶素到轻赝标介子的辐射衰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