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产电和储能的MFC中三维开放大孔结构MnO2(聚合物)/碳/海绵电容性生物阳极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21476053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88.00
负责人:温青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批准年份:2014
结题年份:2018
起止时间:2015-01-01 - 2018-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陈野,王宇洋,段体岗,段莹,李永强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环境电化学污水处理
结项摘要

Microbial fuel cell (MFC) is a novel technology which can achieve organic waste processing and clean electric energy production at the same time. To match the production and demand of the electricity in MFC of low output power, it is important to exploit an integrated MFC system with the cogradient storage and production of electricity. This project intends to construction of 3D interconnected macroporous multilayered MnO2(PANI) /carbon / sponge composite as capacitive bioanode material for MFC with the cogradient storage and production of electricity, which is prepared by self-assembling and situ-deposition, and research the impact of preparation condition on the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discuss the inherent laws of the composition, microstructure and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s,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energy production and energy storage, realize the design controlled to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3D nano-materials. We will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n producing electricity, energy storage and waste water treatment performance of the MFC with an internal capacitor and their function mechanism, and provide basic research data to construct an integrated MFC system with high power density, high capacitance and cycling stability,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MFC technology.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一种可同步实现有机废弃物处理和清洁电能生产的新型技术。但MFC的输出功率低,为了使产电和用电需求相匹配,必须有效的储存MFC产生的电能,因此可同步产电和储能的一体化MFC系统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拟采用自组装和原位沉积的方法开展同步产电和储能的MFC系统中三维开放大孔结构多层次二氧化锰(聚合物)/碳/海绵电容性生物阳极材料的空间构筑,并对其结构和电化学性质开展系统地研究。通过制备条件对结构特性的影响,深入探讨材料的组成和微观结构与其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内在规律,揭示材料的储能和产电机理,复合材料中各组分协同作用的本质,实现3D纳米材料结构与功能设计可控。考察带有内电容的MFC系统的产电、储能和废水处理效能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为构建具有高功率、高容量和良好循环稳定性的同步产电和储能的MFC提供新的思路和基础研究数据,为MFC工艺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项目摘要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利用微生物为阳极催化剂,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但较低的输出功率限制了其实际应用。为了使产电和用电需求相匹配,必须有效的储存MFC产生的电能。本项目制备了多种不同组成的三维开放大孔结构MnO2(聚合物)/碳/海绵电容性生物阳极,并研究了以其为阳极的MFC同步产电和储能的性能。.选择赝电容材料二氧化锰和聚苯胺等为主要活性物质,制备了3D 大孔MnO2/纳米碳/海绵材料、聚合物/纳米碳/海绵材料、MnO2和聚合物复合修饰海绵材料等多种电容性电极材料,通过电化学性能分析,解析了构效关系;研究了以制备电极为阳极构建的带有内电容MFC的产电和储能,阐释了电容性阳极提高产电和储能的机理。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电极材料对电极表面微生物群落分布和产电的影响和机理。结果表明,二氧化锰和聚苯胺两种赝电容材料复合修饰的电极的性能最好。采用化学沉积法制备的3D MnO2/PANI/NCNT/S阳极具有连续开放的大孔结构和高的比表面积,为微生物的附着提供了更多空间,并有利于快速传质。该阳极具有高的生物电催化活性,以其为阳极的MFC的最大功率密度为11.8 W/m3,MFC的总放电量达到11042C/m2。此外采用天然多糖高分子壳聚糖与聚苯胺进行接枝改性,制备了CS-NCNT-PANI/NCNT/S阳极,以其为阳极的MFC最大功率密度是PANI/NCNT/S阳极MFC的最大功率密度的1.87倍。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表明,天然多糖高分子的引入提高了电极的生物相容性,使得更多的电活性细菌在电极上富集,形成的菌落结构生物多样性增强,各种产电菌的协同作用提高了MFC的产电能力。.项目还考察了带内电容的MFC强化污染物的去除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了阴极室铬的还原和阳极室染料脱色和有机物降解过程,分析了影响带内电容阳极MFC中污染物去除效果和产电的影响因素。.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本项目成功制备了多种三维开放大孔结构二氧化锰(聚合物)/碳/海绵电容性电极材料,构建出了高性能的集产电和储能一体的MFC系统,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前景。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17
3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4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5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温青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互穿聚合物网络炭化制备孔结构可控碳材料及其双电层电容储能机理

批准号:51762031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孔令斌
学科分类:E0208
资助金额:38.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2

三维介孔石墨烯/MnO2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及电容性能研究

批准号:21301159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孙淑敏
学科分类:B0502
资助金额:2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含氮纳米层次结构碳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超级电容器储能机理

批准号:51172190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刘恩辉
学科分类:E0203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电容性阳极光催化燃料电池的能质传输和转化及储电特性

批准号:51706030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李林
学科分类:E0603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