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相结合,以金葡菌感染患儿、非金葡菌感染患儿和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收集鼻前庭分泌物和感染部位标本分离培养金葡菌,进行药敏实验,应用PCR方法检测金葡菌的10种毒力基因和mecA基因;采用MLST、spa typing 和SCCmec typing方法进行菌株分型;以及荧光球流式细胞术定量测定19种血清抗金葡菌致病因子的特异性抗体水平。以明确儿童金葡菌的持续定植率、菌株的致病力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并且通过对比感染患儿、持续定植者、暂时定植者和无定植者以及不同类型感染患儿之间的19种特异性抗体水平,进一步明确19种金葡菌致病因子抗体的地位和作用,初步探讨儿童抗金葡菌免疫应答的特殊规律,为进一步探索新的免疫干预的靶点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人体防御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和感染的分子机制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本研究首次在四川地区进行多中心的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流行病学研究,初步明确了汉族/藏族健康儿童、汉族/藏族非金葡菌感染儿童、汉族金葡菌感染儿童的鼻部金葡菌定植率和MRSA定植率。对所有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进行了药敏实验,明确了定植株/感染株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利福平的耐药情况。应用PCR方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的PVL毒力基因和mecA耐药基因;采用MLST方法进行菌株分型。通过上述方法,明确了菌株的致病力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住院患儿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鼻部定植率为39.3%,虽明显小于成人的80%,但与我们研究团队之前针对健康儿童研究所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鼻部定植率18.4%相比,感染患儿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鼻部定植率远大于健康儿童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鼻部定植率,可见金黄色葡萄球菌鼻部定植确实是儿童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儿的感染株可能与患儿的鼻部定植株具有同源关系;PVL阳性的MRSA可能更容易定植于鼻部;是否毒力强的菌株更易于定植,还有待进一步证实。通过MLST分析,发现该地区儿童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分别属于已知的22个ST型;同时,还发现了11个新的ST型。其中,以CC59、CC7、CC188、CC6作为优势克隆株,CC59已经代替CC121成为目前主要流行的优势克隆株。首次通过蛋白芯片技术检测血清标本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异性抗体表达水平,发现:FnBPA、CHIPS 、ETB 、LukS可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儿童在疾病起始阶段诱导抗体应答的主要“早期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组的FnBPA、IsdH、CHIPS、ETB、SEP、SEC、SHE、SEA、TSST-1、LukD、LukS、LukE抗体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儿童组;与2009年的一个健康婴幼儿(1月-2岁)定植研究结果相比较,2-7岁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儿童的MSCRAMM抗体应答情况可能不同于1月-2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者。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当归红芪超滤物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炎症因子及PI3K、Akt蛋白的影响
人β防御素3体内抑制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内植物生物膜感染的机制研究
抗生素在肿瘤发生发展及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抗金葡菌感染的新靶点药物研究
小儿金葡菌感染与代菌状况、耐药性DNA指纹图的研究
AgrIV调控PSM表达的分子机制及其在金葡菌致病中的作用研究
IFI204促进NETs形成以限制金葡菌增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