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组前期发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 mRNA 结合蛋白3(IMP3)是新的癌转移促进基因。 IMP3阳性表达可作为预测结肠癌病人术后转移的风险指标;IMP3基因显著促进结肠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并影响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效应分子的表达,推测IMP3可能是未知的EMT信号通路靶点。转录因子FoxM1是新近发现的重要的原癌基因,目前对其在结肠癌中的信号传导途径尚不清楚;我们前期发现FoxM1可能是IMP3的上游信号分子,但具体调控机制有待明确。据此,本课题组拟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利用体内外实验揭示IMP3-EMT-结肠癌恶性转移的分子机制;阐明FoxM1-IMP3上下游级联信号通路的调控网络,这对于进一步明确结肠癌转移机制和寻找可用于转移风险预测及治疗的分子靶点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本项目主要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 mRNA 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I (IGF-II) mRNA binding protein 3) 调控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分子作用机制,包括阐明IMP3对结肠癌转移能力的影响和分子作用机制;阐明IMP3调控EMT信号分子Snail1 的分子机制及阻断Snail1 对IMP3介导的结肠癌转移的影响;阐明FoxM1调控IMP3表达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我们首次发现 IMP3是结肠癌病人术后发生远处转移的风险预警因子。IMP3通过调控上皮间质转化过程(EMT)的关键信号节点snail1,促进结肠癌的增殖、侵袭转移,是结肠癌发生和转移相关的新的促癌基因,是潜在的肿瘤标记基因和干预靶点。FoxM1-IMP3-Snail1-EMT信号通路在调控结肠癌发生和转移中可能发挥关键作用。首次发现IMP3可能是EMT与结肠癌干细胞之间作用调控的关键“串话”节点。. 在本课题资助下,申请人已发表SCI论文5篇,获得2012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及201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维数和支持向量机的串联电弧故障诊断方法
Himawari-8/AHI红外光谱资料降水信号识别与反演初步应用研究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Wnt 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IMP3调控上皮间质转化和肿瘤干细胞进而参与结肠癌发生和转移的机制研究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MST4调控ERM细胞运动信号通路促进肝癌侵袭转移的机制研究
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促进卵巢癌转移机制研究及靶向治疗
异常活化的Hh信号通路促进卵巢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