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湿地土壤碳组分及关键影响因素研究——以洪泽湖湿地为例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201559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4.00
负责人:卢妍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淮阴师范学院
批准年份:2012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3-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朱国传,陈良,徐洪文,王月香,郭丽丽,吉婷婷
关键词:
湖泊湿地碳组分湿地土壤洪泽湖
结项摘要

Wetland is related to global change closely, it is the special zoolgy type connecting to land and water, and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tabling the globle climate change. Wetland soil is the accumulation place of carbon in wetland ecosystem. Wetland soil carbon fraction changing bears a key role in carbon cycling in wetlands and its environmental effects..Hongze Lake wetland is typical lake wetland in China,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destroyed by unreasonable human development activities recently. The project elaborates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 fraction and changing mechanism and eco-environmental effects in lake wetland. It reveals response mechanism of carbon fraction on natural conditions and impacts of human activities. It has significant theory and practice significance to greenhouse emissions and lake wetland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and enrich research content and theory system in soil geography and wetland science.

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如何减少温室气体,特别是含碳温室气体的排放,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湿地是界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一种特殊生态系统,在稳定全球气候变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湿地土壤是湿地生态系统碳的主要储积场所,湿地土壤碳组分的变化在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以及由此产生的环境效应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洪泽湖湿地是我国典型的湖泊湿地,近年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导致其生态环境呈现恶化趋势。本课题以洪泽湖湿地为研究对象,以土壤学、生态学和湿地科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利用野外调研采样、定位观测和模拟培养试验相结合等方法,阐明湖泊湿地土壤碳组分的时间空间变化特征与变化机制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揭示自然条件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碳组分的响应机制。这对研究湖泊湿地环境变化、含碳温室气体排放及湖泊湿地保护与恢复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可进一步丰富土壤地理学和湿地科学的研究内容和理论体系。

项目摘要

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如何减少温室气体,特别是含碳温室气体的排放,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湿地是界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一种特殊生态系统,在稳定全球气候变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研究以洪泽湖湿地为研究对象,以土壤学、生态学和湿地科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利用野外调研采样、定位观测和模拟培养试验相结合等方法,阐明了湖泊湿地土壤碳组分的时间空间变化特征与变化机制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揭示了自然条件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碳组分的响应机制。研究发现:(1)洪泽湖不同湿地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差异较大,但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表现为河口湿地>河漫滩地>出湖湿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易氧化有机碳以及可溶性有机碳与土壤总有机碳呈正相关,河口湿地土壤MBC/SOC、DOC/SOC的比值低于其它两种类型湿地。(2)富营养化条件下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均显著增加,蔗糖酶、脲酶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活性不断增强,淀粉酶活性则随着氮输入水平增高先增高后降低。富营养化条件下,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量碳、易氧化有机碳密切相关,低氮输入条件下,土壤蔗糖酶、脲酶、淀粉酶的活性与土壤微生物增殖密切相关。(3)非淹水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高于淹水土壤,干湿交替能够增加湿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而淹水土壤的可溶性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高于非淹水土壤,说明淹水有利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的释放和累积。非淹水湿地土壤蔗糖酶、淀粉酶、脲酶活性高于淹水土壤的酶活性,淹水对这3种水解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随着水位的增加而增强。随水分梯度变化,湿地土壤蔗糖酶、脲酶、淀粉酶活性与微生物量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脲酶、淀粉酶活性与可溶性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水分驱动下,脲酶、淀粉酶活性与湿地活性碳的循环转化密切相关。以上这些成果对研究湖泊湿地环境变化、含碳温室气体排放及湖泊湿地保护与恢复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可进一步丰富土壤地理学和湿地科学的研究内容和理论体系。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DOI:10.14188/j.1671-8844.2019-03-007
发表时间:2019
2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3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4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5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卢妍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干旱区内陆河尾闾湖泊湿地生态需水及保护研究- - 以玛纳斯湖湿地为例

批准号:51209223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梁犁丽
学科分类:E0901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石油类污染物胁迫下湿地微生物功能群演替机制——以安庆沿江湖泊湿地为例

批准号:41603083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刘海军
学科分类:D0711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潮间带湿地中的多组分多相流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为例

批准号:40672167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李海龙
学科分类:D0702
资助金额:4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热喀斯特对土壤碳组分的影响及其途径—以热融沟为例

批准号:31670482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杨元合
学科分类:C0308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