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50年季风气候变化对东亚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271118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75.00
负责人:黄玫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2
结题年份:2016
起止时间:2013-01-01 - 2016-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顾峰雪,高翔,李雷,李悦悦,岳溪柳,邱文君,王芳,李洁,夏芹
关键词:
季风东亚气候变化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
结项摘要

The regional climate of East Aisa is dominated by monsoon Asia, and the region is most critical and senstive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During the past 50 years, the East Aisa monsoon had the obvious decadal change, and cause the changes of air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its distribution. However, the impact of these changes o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in the corresponding regions and its regional variations, is currently uncertainty. This study is to simulate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 in East Asia over the period of 1961 to 2010 on the basis of fully validation and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ecosystem model AVIM2 and CEVSA. On the basis of diagnostic and cluster analysis on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 of the East Asian regional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over the past 50 years, the influence of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precipitation on terrestrial ecosystem NPP, and the impacts of rising temperature and abrupt temperature change on terrestrial ecosystem NPP as well as their regional differences will be discussed. The mechanisms of climate change on terrestrial ecosystem NPP in the specific areas will be discussed. The uncertainty range of the simulation results will be evaluated. This research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o provide more reliable scientific references for diplomatic negotiations on climate change.

东亚区域气候受季风主导,是全球气候系统中最为关键和敏感的区域。过去50年,东亚季风发生了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由此引起特定区域气温和降水量的突变以及降水分布型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拟通过地面调查结合通量观测资料,在对陆地生态系统模型AVIM2和CEVSA进行充分验证和完善的基础上, 利用AVIM2和CEVSA模拟研究1961~2010年东亚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时空分布。在对过去50年东亚区域气温和降水量时空变化格局进行诊断分析和空间聚类分区的基础上,揭示东亚季风区降水量空间格局变化对区域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探明升温和气温突变对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揭示气候变化对特定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机制,并评价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范围。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为气候变化相关外交谈判提供更可靠的科学依据。

项目摘要

本项目利用陆面过程模型(AVIM2)和生态过程模型(CEVSA2)模拟实验深入研究了过去50年季风气候变化对东亚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同时,通过收集相关通量观测和野外考察数据开展了“模型-记录”交叉验证和综合集成研究,深化了我们对季风影响东亚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机制的理解。在本项目支持下,共发表标注本项目编号的期刊论文11篇,其中SCI论文4篇,达到了预期目标。总结起来,本项目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1)在站点尺度上,开展了极端降水对人工森林碳循环影响的模拟实验,深化了降水影响人工林碳积累的机制。利用千烟洲人工林通量观测数据校准AVIM2模型,然后模拟了极端降水条件下人工森林净初级生产力的变化过程。研究发现,降水由弱(中度降水)变强(强降水)的过程中,人工林固碳量不增反降。由于极端降水事件降低了土壤的含水量,低含水量的土壤层抑制了人工林对水分的需求,进而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碳积累效应。(2)通过模型模拟进一步论证了大气氮沉降有助于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碳积累,指出了氮沉降对植被中碳的积累有重要贡献,也发现了氮素利用效率与氮沉降速率之间的联系。(3)基于季风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理论基础,发现西太平洋副高与中国植被生长状况密切相关,这一发现加深了季风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机制理解。西太平洋副高偏强或副高的位置偏西时,华北和华东的大部分区域的NDVI和GPP明显增加;但在偏弱年或位置偏东时,中国绝大部分区域的NDVI和GPP明显降低。(4)通过比较不同来源的气象数据驱动的陆地生态系统NPP的时空差异,评估了气象驱动数据对模型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这有益于正确理解季风气候影响东亚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机制。研究发现,利用高密度的观测的气象台站驱动数据可以有效避免高估或低估大部分地区的NPP;与高密度观察数据驱动结果相比,NCEP/NCAR和普林斯顿大学的气象数据均引起了高估中国大部分地区的NPP值,但后者驱动模拟的NPP值与前者的相比,被高估的程度比较低 。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政策驱动下石羊河流域生态效应变化分析

政策驱动下石羊河流域生态效应变化分析

DOI:10.13870/j.cnki.stbcxb.2020.06.027
发表时间:2020
2

不同湿地植物配置对扑草净的吸收和去除效果研究

不同湿地植物配置对扑草净的吸收和去除效果研究

DOI:10.11869/j.issn.100-8551.2022.09.1887
发表时间:2022
3

农田节肢动物不同取样方法的综合比较

农田节肢动物不同取样方法的综合比较

DOI:10.17520/biods.2020034
发表时间:2021
4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流视角的生态补偿区域划分与标准核算--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流视角的生态补偿区域划分与标准核算--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DOI:10.12062/cpre.20210117
发表时间:2021
5

农牧交错带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CO2交换对短期不同水平氮添加的响应

农牧交错带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CO2交换对短期不同水平氮添加的响应

DOI:10.11686/cyxb2018409
发表时间:2019

黄玫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东亚冬季风异常影响南海及东亚夏季风的机理研究

批准号:40175018
批准年份:2001
负责人:简茂球
学科分类:D0504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北极海冰变化对东亚季风的影响研究

批准号:49905003
批准年份:1999
负责人:武炳义
学科分类:D0502
资助金额:1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东亚-澳大利亚季风环流系统准经向耦合模态及其对东亚夏季风活动影响

批准号:40375014
批准年份:2003
负责人:祝从文
学科分类:D0501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东亚夏季风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和不确定性研究

批准号:40605020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孙颖
学科分类:D0502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