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标准的统一有助于促进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有助于提升电子政务的规模效益、避免重复建设,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最重要问题之一。本研究依据标准的生命周期演进理论,围绕着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性问题,以电子政务标准的产生、采纳与扩散为主线展开研究,采用系统工程学、实证研究、新制度经济学、博弈论及仿真计算等方法和工具,结合具体电子政务项目标准化实践案例,建立面向电子政务项目需求的标准类型与标准产生机制的匹配模型,研究我国电子政务标准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设计我国电子政务标准扩散系统的动力机制与协调机制,从而提出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的螺旋式推进方法与管理策略。本项目研究属于电子政务领域的基础研究,具有积极的学术意义。同时,为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具体实践问题的解决也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根据研究计划,从三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在电子政务标准产生与推广研究中,包括两个问题:(1)什么样的标准是好的电子政务标准?(2)电子政务标准开发及推广的机制与过程是怎样的?对于问题一,理论分析电子政务标准的选择标准包括三个方面:技术协同性、市场成熟性以及制定规范性。对于问题二,以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与交换系统》为背景,基于制度理论,标准的生命周期中,标准开发阶段起关键作用的是规范机制;标准执行阶段起关键作用的是强制机制;标准推广阶段起关键作用的是模仿机制。.第二,在电子政务标准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方面,主要问题有三个:(1)以我国企业纳税系统为例,G2B电子政务标准化系统采纳有怎样的效果?(2)以国家征信系统为例,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中,标准化信息质量如何影响用户对征信系统的信任?(3)面对线上标准化服务与线下个性化服务相结合电子政务系统,公民满意度如何?对于问题一,基于信息系统成功模型,同时考虑系统供应商服务和政府部门现场服务两个角度,对模型进行实证验证。对于问题二,征信平台为跨组织信息共享平台,研究了信息源信用与感知信息质量之间的信任传递过程,对模型进行实证验证。对于问题三,从线上和线下服务两个角度,建立了电子政务系统满意度模型,并进行实证验证。.第三,在电子政务标准扩散路径及机制的研究方面,主要回答三个问题:(1)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个体标准化成本差异及网络效应如何影响标准扩散?(2)业务协同部门是如何从标准的扩散中相互作用,从而达到均衡?(3)社交平台作为政府服务标准化的一个方面,评价指标有哪些?针对问题一,提出经济学模型,使用了均衡分析及计算机仿真,证明了标准化净效用缺口的存在,分析了用户数目对标准扩散影响。针对问题二,建立电子政务标准扩散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电子政务业务协同标准化扩散过程及其均衡点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问题三,以新浪政务微博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和系统聚类法,对政务微博影响力进行排序和聚类。.本项目研究成果为我国今后电子政务标准的制定及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项目研究总体按照计划执行,完成了项目申请时的计划任务。本项目目前共发表论文15篇,其中SCI/SSCI 2篇,EI 6篇,ISTP 1篇,国内核心6篇,培养本科生7名(5名攻读研究生),在读研究生2名,项目成员完成博士论文2篇,在站博士后1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跨组织信息系统的扩散、采纳及用户行为研究
强制采纳环境下G2B电子政务系统应用服务理论研究
基于风险视角的移动支付用户采纳及创新扩散机理研究
基于生理特征的密钥产生机制及评价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