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然而,我国油茶主产区普遍发生的油茶炭疽病已成为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在前期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发现不同地理来源的油茶炭疽病菌对接种油茶植株的致病力差异明显,同时我们还发现该病菌的遗传多态性与致病性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本研究拟在对我国油茶炭疽病害进行广泛调查和病原采样收集的基础上,通过多基因序列分析,准确弄清我国油茶产区炭疽病病菌不同种群之间的分子系统进化关系;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油茶炭疽病菌菌株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测试不同基因型菌株对不同油茶品系的致病力;最终摸清我国油茶炭疽病菌的遗传类型、致病类型和油茶抗病品系,为我国油茶优良抗病品系的栽培布局、病害预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我国油茶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我国油茶生产区普遍发生的炭疽病已成为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通过多基因序列分析炭疽病菌DNA多态性,准确弄清我国油茶产区炭疽病菌不同种群之间的遗传关系。测试病菌对不同油茶品种的致病性,明确了4个高抗炭疽病油茶品系:赣447、赣石83-4、湘林82号和湘林210号。.自然界的生殖隔离是定义物种界限的关键特征。我们应用该原则通过分析引起油茶叶片炭疽病菌的199个菌株的等位基因联合分析物种边界。利用4个基因片段序列(ITS、GAPDH、CAL、GS)对所有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和多基因谱系分析。将我们分离的199个菌株中194个菌株序列鉴定为以前描述过22个炭疽属物种中的4个:C.fructicola (167个菌株), C.siamense (19个菌株),C.gloeosporioides (6个菌株) and C. camelliae (2个菌株)。其余的5个菌株在遗传进化上明显区别于前人报道的22个已知种。有趣地是,这5个菌株与4个已知物种中的3个菌株在一个或更多的位点上共享等位基因。重要的是,等位基因联合检验表明:我们样品中2个优势物种C. fructicola and C. siamense,实际上属于自然界中一个重组种群。我们的结果表明了在定义真菌物种和物种界限上大规模群体遗传研究的重要性。.我们分析了采集自于中国7个省份的15个油茶林的油茶叶上167株C.fructicola。利用4个基因片段对所有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4个基因片段多态性非常丰富,而且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地理种群间存在基因型的克隆扩散。然而,克隆扩散没有掩盖地理种群间群体程度低但在统计学上显著的遗传分化。在大部分地理种群中发现重组的证据,这与自然界该物种的有性生殖相一致。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涡轮叶片厚壁带肋通道流动与传热性能的预测和优化
甘肃、青海地区小麦条锈菌监测及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油茶炭疽病菌潜在侵染源及分子进化机制研究
柠檬醛衍生物抗油茶炭疽病菌活性与QSAR研究
辣椒炭疽病菌优势种的群体遗传研究
亚洲不同品系日本血吸虫DNA多态性及生物学特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