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堆积,所致新生内膜是颈动脉手术后再狭窄的病理标志,增加了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自噬为正常的细胞保护机制,其过度诱发导致VSMC死亡;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及其受体CXCR4在体外可抑制自噬,在体内可促使VSMCs堆积而形成新生内膜。前期研究发现高血压颈动脉内膜剥除诱导产生自噬体,并且高血压上调CXCR4和增加新生内膜,但其中自噬的作用及调控尚不清楚。本课题将建立颈动脉内膜剥除模型致新生内膜形成,探讨自噬在SDF-1α/CXCR4所介导高血压血管新生内膜形成中的作用,分为两部分:通过拮抗CXCR4探讨SDF-1α/CXCR4对新生内膜中自噬的调节作用;通过同时体内干预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探讨自噬在SDF-1α/CXCR4所介导新生内膜形成中的参与作用。本课题将深入阐明高血压增加新生内膜的部分机制,有助于探索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新途径。
背景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新生内膜是颈动脉狭窄和在狭窄的病理性标志。Beclin 1作为哺乳动物自噬基因,是自噬与凋亡的联系纽带,但它对于颈动脉损伤后新生内膜的作用尚不清楚。方向 本研究的主要方向是探讨Beclin 1在颈动脉损伤后新生内膜形成中的作用以及机制,假设Beclin 1可通过对自噬和凋亡的双重调控影响新生内膜形成。主要结果 颈动脉损伤后Beclin 1蛋白水平显著增高,Beclin 1 siRNA使其下调50%以上,并抑制损伤后早期的再内皮化,并进而增加新生内膜形成。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发现,Beclin 1 siRNA抑制了损伤所激活的自噬,另一方面增加了内皮细胞凋亡。综上,抑制Beclin 1可通过促进内皮细胞凋亡和抑制自噬而延迟颈动脉损伤后再内皮化,最终促进新生内膜形成。科学意义 研究结果提示,Beclin 1通过对凋亡和自噬的双重调控,在新生内膜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为颈动脉再狭窄乃至缺血性卒中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具有重要的科研及临床意义。.本课题如期顺利完成,并发表了同行评议的SCI及国内核心期刊论文,参与培养了硕士研究生,实现了预期目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内质网应激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线粒体自噬的调控分子在不同病生理 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青藏高原--现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演化枢纽
从肝脾论治石学敏院士治疗高血压病的临证特点
LncRNA Meg3 调控 SDF-1/CXCR4 轴介导的内皮祖细胞的归巢在角膜新生血管形成中机制研究
丹红注射液经SDF-1/CXCR4轴介导内皮祖细胞促血管新生的作用研究
球囊电极导管介导AT2R基因局部表达对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研究
SDF-1/CXCR4在子宫内膜癌致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