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有机碳发挥"大气CO2碳汇"的效应依赖于多种稳定机制的综合作用。从分解者自身生物学性质阐述有机碳"生物稳定机制"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项目利用不同有机肥管理措施下的水稻土长期定位试验,借助有机碳物理分组、96孔微平板法和13C标记有机碳培养等方法,主要研究:1)针对胞外酶活性和细菌/真菌群落,从3个方面(微生物细胞能量需求,胞外酶扩散和基质选择利用)揭示土壤有机碳生物稳定机制;2)对有机碳库及土壤总体有机碳生物稳定性潜力进行评价,并结合土壤和有机碳库的性质,了解有机碳生物稳定机制的影响因素。最终结果对阐明水稻土有机碳生物稳定机制的贡献,优化稻田有机肥管理措施发挥水稻土固碳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红壤性水稻土有机质的物理稳定性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
不同碳水平水稻土有机碳保持相对稳定的微生物作用机制
重金属污染对水稻土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机制研究
古水稻土残存有机碳的特征及其稳定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