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碳施加后酸性土壤稻田中镉的迁移转化及环境效应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109166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5.00
负责人:黄爽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武汉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4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4-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杨金忠,査元源,谭秀翠,彭振阳,胡晗
关键词:
稻田酸性土壤生物碳环境效应
结项摘要

南方为我国水稻主产区且大多数土壤呈酸性。目前土壤镉污染及稻米镉超标是我国南方面临的突出问题。酸性土壤稻田系统具有水分运移活跃、土壤中镉的活性强、土壤对酸的缓冲能力低,土壤pH易受环境影响等特点。生物碳具有多孔、碱性、高度稳定等独特的理化性质,因此在酸性土壤镉污染治理中具有良好的潜力。本项目以我国南方典型酸性土壤-红壤为对象,研究生物碳对土壤孔隙分布、水分运移参数等土壤物理性质及灌排条件下土壤中镉迁移的影响;研究生物碳对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等化学性质及镉吸附运移的影响,基于缓冲机理建立酸缓冲模型,实现pH不稳定条件下土水系统中镉环境行为的定量表达;研究生物碳对水稻植株及稻米籽粒镉吸收的影响。在以上基础上建立综合模型,对灌排条件下生物碳施加后酸性土壤稻田中镉的迁移转化及环境效应进行定量描述。项目的研究为拓宽镉污染治理途径、提高酸性土壤镉污染治理效果、保障稻米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项目摘要

摘要:本项目的主要工作从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历时三年。项目按照项目计划书的进度进行,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生物碳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水分参数的影响;(2)生物碳对我国南方酸性土壤中镉的吸附剂运移的影响;(3)土壤中镉的生物有效性及水稻镉吸收的影响;(4)综合物理和化学过程,对施加生物碳后土壤中镉吸附运移的数值模拟。研究工作实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得到的主要研究结论有:(1)粗细颗粒的生物碳均可以显著提高壤砂土的持水能力,降低粉粘壤土的持水能力。对壤土的影响与生物碳颗粒大小有关;(2)生物碳有效地限制了三种土壤的收缩性,有效降低了三种土壤的容重;对壤砂土来说两种粒径生物碳的添加均增加了土壤中小孔隙所占比重,而减小了大孔隙的比重。对粉粘壤来说,其结论相反。(3)生物碳的添加提高了土壤中高吸力段的比水容量。提高了土壤的抗旱能力。(4)细碳的添加增加了砂壤和壤土的田间持水量,增加了粉粘壤的有效水含量;粗碳的添加增加了土样砂壤的田间持水量,增加了粉粘壤的有效水含量。(5)两种粒径的生物碳对三种供试土壤的水力传导度均有减小。特别是细碳对水力传导度的减小更显著。随渗流时间的增加,饱和水力传导度有逐渐降低的趋势,特别是粉粘壤。(6)生物碳的添加增加了土样壤砂土和壤土的膨胀率。细碳对粉粘壤膨胀率的影响不显著,粗碳降低了粉粘壤膨胀率。(7)生物碳在老化进程中,由于耕作和土壤不断膨胀与收缩等作用粒径变小,导致土壤的饱和水力传导度不断减小。(8)生物碳添加可提高土壤pH,土壤酸性越强,生物碳对提高土壤pH越有效。(9)土壤对镉的吸附随土壤pH及有机质含量的增大而增大,决定镉吸附能力的不是粘粒的数量而是其粘粒矿物的组成。(10)土柱实验模拟结果显示,生物碳的添加可以增大土壤的吸附系数,生物碳添加水平相同时,入流液镉浓度越大,吸附系数越小。此外,形态分析结果表明生物碳的添加可以更加有效地降低镉的生物有效性。(12)室外土柱种植实验表明,耕层土壤镉浓度为2.5mg/L和5mg/L条件下,3%生物碳的添加均显著降低了糙米镉含量。(13)综合物理化学过程,对生物碳施加后土壤中镉的吸附运移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表层添加生物碳对土壤剖面水分影响不大,主要通过增强表层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使土壤中重金属镉液相浓度降低,减缓其峰面向土壤深层迁移,减缓对地下水的污染。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DOI:10.14188/j.1671-8844.2019-03-007
发表时间:2019
2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3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4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5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黄爽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高产农田中作物向土壤的有机碳输入及其转化机制

批准号:30870414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孟凡乔
学科分类:C0306
资助金额:3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再生稻替代双季稻后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及系统净碳平衡的影响

批准号:31801319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徐莹
学科分类:C1312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喷灌施肥下农田土壤氮素迁移转化规律及环境效应

批准号:51179005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刘海军
学科分类:E0902
资助金额:5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稻鸭共生"生态系统重金属镉的转化、迁移及循环特征研究

批准号:31300372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张帆
学科分类:C0306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