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收入差距的持续加大已引起广泛的分配不公平感。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由于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不同,对于收入差距的认知判断和不公平感受也会有所不同。本项目从归因视角出发,遵循"社会阶层-收入差距归因模式-分配不公平感"的逻辑思路,研究不同社会阶层分配不公平感的形成机制及应对策略。采用问卷调查、情境模拟实验、实验室实验、纵向干预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和比较不同社会阶层的分配不公平感现状,探讨不同社会阶层的收入差距归因模式及其对分配不公平感的影响,建立社会阶层、收入差距归因模式和分配不公平感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归因为切入点,进一步考察社会处境(包括社会流动机制、人力资本、心理资本)的改善对不同社会阶层归因模式及分配不公平感的影响,以此作为减少分配不公平感的相关公共管理对策的依据。
近年来我国贫富差距日益加剧、分配不公平感广泛存在。本项目立足于这一社会现实背景,从社会认知的视角出发,基于社会阶层的社会认知理论和分配公平感的归因理论,以大样本的城乡居民和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深入地探讨了不同社会阶层的分配公平感现状及其心理机制和应对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低社会阶层者的分配公平感更低,但主观阶层比客观阶层对分配公平感的预测力更强。(2)低社会阶层者由于拥有较低的控制感,因而更倾向于对贫富差距进行外部归因,进而导致其分配公平感更低。(3)通过减少社会限制和开发心理资本,可提高低阶层者对生活的控制感,使其减少对贫富差距的外部归因倾向,进而降低其分配不公平感。以上成果一方面丰富和发展了社会阶层的社会认知理论和分配公平感的归因理论,并对系统公正理论的观点提出了一定的质疑和补充,同时可为降低分配不公平感的公共管理对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组织分配不公平感的社会比较偏差机制研究
变色树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能量分配策略
沉水植物应对湖泊富营养化的碳资源分配策略研究
准噶尔荒漠梭梭幼苗应对干旱的养分吸收分配策略对种群更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