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可诱导DNA双链断裂报道系统为基础的DNA双链断裂修复机制的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000866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0.00
负责人:魏雷震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高敏,徐倩,周东平,倪闻倞,杨莹,宣琛
关键词:
单链退火修复同源重组DNA双链断裂修复报道系统DNA双链断裂非同源末端连接
结项摘要

癌细胞重要特征之一是基因组不稳定。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关键在于细胞能修复受损伤的DNA。DNA双链断裂是最致命的损伤形式,即使单个断裂没有得到正确修复就足以引起癌症和促进过早老化。DNA双链断裂修复机制研究也成为肿瘤生物学的前沿热点领域。但受限于常规研究手段如电离辐射或药物通常会对细胞基因组DNA损伤产生多种损伤形式,为详细解读DNA双链断裂修复机制带来困难。我们将通过建立优化可诱导调控DNA双链断裂报道系统,精确调控细胞DNA双链断裂的产生,同步化双链断裂修复各个阶段。这套系统包括能够分析三条主要DNA双链断裂修复途径同源重组、非同源末端连接和单链退火修复的报告底物,及I-SceI限制性内切酶嵌合体,为解析各个修复途径阶段上下游基因之间的瞬时相互作用、时空关系及其生物学功能,寻找以前未知的新基因或已知基因的新功能提供研究体系。解读DNA双链断裂损伤修复机制,为肿瘤药物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基础。

项目摘要

DNA双链断裂损伤可能导致细胞癌变与早衰的发生,能够在细胞基因组中人为引入DNA双链断裂并跟踪修复过程的报告系统将为深入理解DNA双链断裂修复的分子机制提供有力工具。通过可诱导基因表达技术与蛋白翻译后细胞定位转移技术,构建一套可诱导调控的DNA双链断裂报告系统,该系统适用于Tet-On/Off技术与蛋白亚细胞移位技术的内切酶I-SceI表达载体可以改进和提高系统的性能表现。 肿瘤细胞耐药的分子机制涉及细胞功能的改变。转录组测序分析表明,与其亲本细胞MCF7相比,阿霉素耐药的MCF7/DOX细胞在多条功能途径中出现了差异基因表达,其中DNA损伤修复的差异基因比例居于首位,暗示增强的DNA修复能力可能贡献细胞耐药性。RNAi介导的DNA修复相关基因敲低能增强耐药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而同时阻断多条DNA修复途径进一步降低了耐药细胞的生存力。这些数据表明DNA修复途径之间可能存在复杂的串话效应,协同影响细胞耐药。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DOI:10.13836/j.jjau.2020047
发表时间:2020
2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15.03.030
发表时间:2015
3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DOI:10.11999/JEIT150995
发表时间:2016
4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DOI:10.11918/j.issn.0367-6234.201804030
发表时间:2019
5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DOI:10.12068/j.issn.1005-3026.2019.06.009
发表时间:2019

魏雷震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DNA双链断裂选择性末端连接修复的基础研究

批准号:31371254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茅卫锋
学科分类:C0602
资助金额:5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GATA3调控DNA双链断裂修复分子机制研究

批准号:81502385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蒋颖
学科分类:H1802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DNA双链断裂修复机制研究

批准号:31671385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谢安勇
学科分类:C0607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RNF126在DNA双链断裂修复中的作用

批准号:31571452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马浙夫
学科分类:C0702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