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的实验结果表明,3种岭南特色植物花榈木、牛大力和石猴子的甲醇提取物在体外对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活性,且分别能特异性地作用于NF-kB,tubulin,Topoidomrtsdr Ⅱ和酪氨酸激酶等癌症"药靶"分子上。已经从花榈木中鉴定出一个具有明显细胞毒活性的新多异戊烯基取代的二氢异黄酮成分新花榈木素(ormosinol)。本项目拟对ormosinol进行结构改造和优化,再用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在分子水平上阐明ormosinol及其衍生物的作用机制和分子靶点,获取抗癌活性先导化合物。同时采用天然产物分离与活性跟踪相结合的方法,从牛大力和石猴子提取物中获得具有明显抗癌活性且作用靶点明确的活性成分,并在结构修饰优化和SAR研究基础上发现抗癌活性先导化合物。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生命的重大疾病,寻找抑制癌细胞增殖的有效药物是治疗癌症的希望所在。针对这一世界性难题,本项目以发现抗癌活性化合物为首要目标,系统研究了花榈木(Ormosia henryi Prain)、牛大力(Millettia specisoa Champ.)、石猴子(Tetrastigma hemsleyanum Diels et Gilg.)等多种岭南特色药用植物中的天然产物。通过三年的努力,本项目已分离鉴定出300多个天然产物,其中有20多个为新结构化合物。经过对不同类型多种化合物抗癌活性的筛选,已发现10多个具有明显抑制癌细胞生长作用的化合物。其中以花榈木素(Ormosinol)的作用最引人注目,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后,发现它是通过诱导“自噬”(Autophagy)而导致癌细胞死亡,这与传统抗癌药物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明显不同。本项目关于抑制癌细胞增殖作用机制的发现,为以后寻找更多抗癌活性化合物提供了新思路,这对最终筛选出有临床治疗价值的先导化合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北京市大兴区夏季大气中醛酮类化合物的污染水平、来源及影响
从肝脾论治石学敏院士治疗高血压病的临证特点
几种现代检测技术在桑叶活性成分和有害物质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三种藤黄属植物中抗癌活性成分的研究
千斤拔抗癌活性先导化合物及其作用机制
骆驼蓬中防治云南特色作物病毒病活性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结构改造及构效关系研究
狼毒大戟中抗植物病原菌活性成分的研究与抗菌先导化合物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