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由葛根、黄芩、黄连和炙甘草组成的包含多个常用药对及常见配伍的经典复方葛根芩连汤如何配伍协同产生"解表清里"之功的问题,本研究在中医药基础理论指导下,运用具有反映整体思想的、先进的代谢组学方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技术,考察大肠湿热证模型大鼠造模前后、葛根芩连汤及其主要成分葛根素、黄芩苷、小檗碱与甘草酸不同组合配方给药前后模型大鼠代谢组学特征的变化,即模型大鼠体液中外源性代谢物及内源性代谢物指纹图谱的变化。从而明确符合中医药理论"大肠湿热证" 的大鼠模型主要生物标志物,推知葛根芩连汤成分的体内代谢过程,了解成分间的相互作用与作用机制,并发现它们的影响规律,进而阐明葛根芩连汤用于大肠湿热证的配伍机理及其科学内涵,为葛根芩连汤临床应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更充分的科学依据,并为祖国医药学中药配伍理论的科学阐述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本研究建立了UPLC-DAD-qTOF-MS方法来鉴定复方葛根芩连汤及其主要成分(葛根素、黄芩苷、小檗碱和甘草酸)不同组合在大肠湿热证模型鼠尿液中的代谢产物。根据UV和qTOF的精确分子量,共鉴定了葛根芩连汤样品44个化合物。另外也分析了葛根芩连配方颗粒及葛根素、黄芩苷、小檗碱、甘草酸四个化合物不同组合样品给药后模型组大鼠尿样UPLC-MS的代谢成分分析,在葛根芩连汤共鉴定了29个化合物,其中15个为代谢产物,14个复方原形化合物。在葛根素、黄芩苷、小檗碱、甘草酸四个化合物组合样品组共鉴定了21个化合物;其中有10个来自葛根素,4个来自黄芩苷,1个来自甘草酸,6个来自小檗碱;在21个已鉴定的化合物中,17为代谢产物。在葛根素组共鉴定了9个化合物;黄芩苷组、小檗碱组分别鉴定了7个化合物;甘草酸组鉴定了1个化合物;在葛根芩连汤组未检测到小檗碱,表明复方中的其它成分与小檗碱存在相互作用,改变了其体内吸收与代谢。.在葛根芩连配方颗粒中及葛根芩连配方颗粒给药后模型组大鼠尿样UPLC-MS的代谢成分中,检测到大分子化合物,分子量为891,碎片峰为445、269, 推测可能是Baicalin- baicalin,表明可能是黄芩苷分子间存在氢键。在含葛根素的各样品给药后模型组大鼠尿样UPLC-MS的代谢成分中检测到大分子化合物,分子量为859,碎片峰为253, 推测可能是Methyldaidzein-6-O- glucose-daidzein-7-O -glucopyranuronoside。.采用GC/MS技术开展了健康大鼠、大肠湿热证模型大鼠、给药各组的血样及尿样代谢组学分析。PCA和PLS-DA用于代谢组学数据比较和预测,结果用PCA和PLS-DA能够将大肠湿热证模型组的血样、尿样与正常组及给药组相区别。潜在的主要生物标志物在尿样中可能是吡咯型氨基酸、丝氨酸、L-苏氨酸、葡萄糖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基于效应目标代谢物组的葛根芩连汤效应成分分析
葛根芩连汤组方原理研究
基于肠道菌群调节的湿热内蕴实质及葛根芩连汤苦寒燥湿机制研究
葛根芩连汤配伍主要成分谱药动学及毒效变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