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代谢组学的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药性变化机理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803746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1.00
负责人:李文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兰州大学
批准年份:2018
结题年份:2021
起止时间:2019-01-01 - 2021-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杨志刚,林兆洲,谭雯,张静,王燕萍
关键词:
寒热药性代谢组学药对
结项摘要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an “herb couple” is made up of two relatively fixed herbs paired according to their compatibility and the theory of “Qi Qing He He” (the harmony of seven affects, or emotions). The Chinese herbal property theory describes the herb nature and character. Out of many properties, heat and cold is the most important herb property. Huang Lian (Rhizoma Coptidis,HL) and Wu Zhu Yu (Fructus Evodiae,WZY) are respectively a cold and a hot herb, and they are paired based on the “heat/cold couple” .principle. Since coptis and Fructus Evodiae have opposite properties, different coupling ratios may lead to varying drug efficacy. However, present studies of coptis and Fructus Evodiae found that, without being coupled, coptis and Fructus Evodiae still exert a therapeutic effect on both Stomach Heat Syndrome(SHS)and Stomach Cold Syndrome(SCS), and biochemical indicators failed to reflect the change of herb properties when coptis and Fructus Evodiae are coupled at different ratios. Metabolomics, on the other hand,is a holistic research method based on a more comprehensive view,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overall” and “dialectical” principles of TCM. Thus, this study used a metabolomic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coptis/Fructus Evodiae ratios on drug properties, and to discuss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the concept “to heat the cold, and to cold the heat”. This study used SHS and SCS rats as pathological models, and used a metabolomic method to compare and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coptis and Fructus Evodiae in different pathological models.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作用性质及特征的集中概况。 "药对"是依据药性以及七情和合理论的两味中药固定配伍形式。黄连与吴茱萸药对属寒热配伍代表性药对。基于“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中医理论,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变化后寒、热药性发生变化,其治疗的证候也有所不同。研究发现,黄连吴茱萸药对不同配伍对寒热模型在具体生化指标上无法体现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变化后药性的差异。代谢组学作为一种基于全局观点的整体性研究方法,与中医治疗疾病的整体观、辨证观相一致。因此,本课题采用代谢组学研究方法以胃热证和胃寒证模型表征黄连、吴茱萸药对不同配伍的寒热药性变化,从整体上揭示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药性变化的科学内涵。 同时整合基于 RPLC-MS、HILIC-MS和 GC-MS 的左金丸及其类方的次生代谢组学数据,通过黄连吴茱萸药对化学成分与内源性代谢物关联性研究,全面揭示左金丸及其类方的寒热药性差异化学物质基础。

项目摘要

黄连与吴茱萸药对属寒热配伍代表性药对。为了阐明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引起的药性变化,揭示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科学内涵,本研究以大鼠胃热证和胃寒证模型表征黄连、吴茱萸药对不同配伍的寒热药性变化,采用代谢组学研究方法从整体上揭示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药性变化的科学内涵。.1.使用 GC-MS结合UPLC-MS 代谢组学的方法用于中医“胃热证”和“胃寒证”大鼠血浆的研究.本文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发现正常组、 胃热证组和胃寒证组大鼠明显聚 为 3 类,说明三种不同生理状态下的动物模型在内源性代谢产物表达上有显著差异。筛选出与大鼠胃热证相关的 36 个潜在生物标记物, 与大鼠胃寒证相关的 16 个潜在生物标记物。 胃热证与胃寒证影响的生物标记物不一致,这些内源性代谢物可以作为区分胃热证和胃寒证的标志性成分。研究 结果表明胃热证主要影响丙氨酸、磷酸肌醇代谢等代谢通路。 胃寒证主要影响天冬氨酸和甘油磷脂代谢等代谢通路。.2.黄连吴茱萸药对的药性变化机理研究.本研究应用基于 GC-MS 和 UPLC-QTOF-MS 评价了左金丸、反左金丸、黄连、吴茱萸以及小檗碱的治疗胃热症和胃寒症药效。 研究发现左金丸对胃热证的治疗效果要好于反左金丸组,对胃热证的治疗, 左金丸药性符合中 医“热者寒之”理论。肌醇- 1-磷酸等内源性代谢物可以作为区别左金丸和反左金丸治疗胃热证的生物标记物。研究发现对胃热证的治疗, 左金丸中黄连起主要作用,小檗碱和黄连在治疗胃热证上的作用接近, 揭示小檗碱可能是黄连治疗胃热证的主要有效成分, 同时也提示小檗 碱具有“寒性”的性质。研究发现反左金丸对胃寒证的治疗效果 要好于左金丸组, 对胃寒证的治疗, 反左金丸药性符合中医“热者寒之”理论。 1H-吲哚-2等内源性代谢物可以作为区别左金丸和反左金 丸治疗胃寒证的生物标记物。研究发现对胃寒证的治疗, 反左金丸中吴茱萸起主要作用。.3.乙醇致急性胃溃疡模型作为胃热症模型机探索左金丸治疗作用机理.发现左金丸和反左金丸对大鼠急性胃 黏膜损伤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 其中左金丸效果最好。 说明乙醇致急性胃溃疡模型可以作为胃热模型使用。 进一步研究发现黄连对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明显的保护作用,吴 茱萸效果不明显, 提示左金丸中黄连起主要作用。黄连中主要是小檗碱和巴马汀为起效主要成分。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17
2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DOI:
发表时间:
3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DOI:10.3799/dqkx.2020.083
发表时间:2020
4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DOI:10.3760/cma.j.issn.1674-2397.2020.05.013
发表时间:2020
5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DOI:
发表时间:2021

李文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81100310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401147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20703019
批准年份:2007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20773149
批准年份:2007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903812
批准年份:2019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90210001
批准年份:2002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批准号:51801025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60870009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联合基金项目
批准号:81060252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674142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5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406206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U1510201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251.00
项目类别:联合基金项目
批准号:60303033
批准年份:2003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29906012
批准年份:1999
资助金额:1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20676141
批准年份:2006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1573091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6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305025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20973146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3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0973042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3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760841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34.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901812
批准年份:2019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1701012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2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272213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1474060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8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1104043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U1261209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240.00
项目类别:联合基金项目
批准号:81602849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10872177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3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873821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8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黄连配伍吴茱萸复方活性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及其配伍机制研究

批准号:30600818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谢智勇
学科分类:H3216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基于整合AUC与代谢组学的栀子-连翘药对配伍协同增效机理研究

批准号:81803694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周伟
学科分类:H3203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基于肠道宏基因组探讨黄连-吴茱萸药对干预阿尔兹海默病的新机制

批准号:81701071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丁峰
学科分类:H0902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基于代谢组学与组合药代动力学表征的葛根芩连汤药性物质基础与配伍机制研究

批准号:81573629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于治国
学科分类:H3207
资助金额:5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