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水沙二元过程耦合模拟是分析流域水沙动态、探讨地貌形态与水土流失、制定水土保持实施方案、优化水土资源的有效工具,长期以来倍受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项目选择位于寒旱区的乌梁素海东部流域为研究区,以统计信息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及历史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典型流域水沙过程的联合试验与测试,将GIS、RS及流域水沙模型相结合,联合运用泥沙动力学、水文学、坡面水力学、地理地貌学等基本理论,从流域水沙产生、输送、推移与沉积等过程和机理出发,建立寒旱区具有物理概念的网格产汇流模型、网格产输沙模型,继而通过耦合求解,计算各网格的的产沙量,研究流域水沙过程的时空变化规律,进一步分析湖泊环境对变化环境下流域水沙二元过程的响应。该项目的开展旨在填补寒旱区流域水沙二元耦合过程及其对湖泊环境影响研究的不足,为有效控制流域水土流失、合理解决寒旱区湖泊淤积问题寻求理论依据,为实现湖泊资源永续利用提供技术基础。
本项目以寒旱区浅水草型湖泊乌梁素海及其东部流域为研究区域,在乌梁素海及东部流域入湖口设立水文-水质试验基地,进行长时期气象、水文、水质、土壤、植被要素的原位观测,结合研究区积累的遥感影像数据、水文气象数据以及观测-试验资料,联合运用水文学、泥沙动力学、地理地貌学、遥感及地理信息学系统等基本理论,开展乌梁素海东部流域入湖水沙耦合机理及动态模拟研究,建立流域水沙综合模型,阐明湖泊环境对流域水沙过程的响应。. 1. 本项目开展的主要工作包括:流域降水量时空变异性分析;入湖水沙过程的耦合机理与动态模拟;下游湖泊(湿地)环境对流域水沙过程的响应。. 2. 在本项目的资助下,共撰写专著1部(已标注);发表科技论文9篇,其中EI收录论文4篇(4篇已标注),国际会议论文1篇(1篇已标注),SCI收录论文2篇(未标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未标注),中文会议论文1篇(未标注);硕士毕业论文1篇(已标注)。. 3. 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其中1名已毕业,4名在读,完成硕士学位论文1篇。. 4. 2011-2013期间,内蒙古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举办国际学术会议2次,项目负责人赴俄罗斯布里亚特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次,在呼和浩特、桂林及南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3次。. 5. 项目执行期内,柔性引进新加坡国立大学吕喜玺教授,就乌梁素海东部流域水沙过程研究开展多次野外考察、座谈及学术交流,目前正与项目组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名。. 综上所述,在项目执行期内,全面完成计划任务书规定的研究内容及各项考核指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主控因素对异型头弹丸半侵彻金属靶深度的影响特性研究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寒旱区流域冰雪径流的动态过程分析
寒旱区冻融期土壤水-热-盐-能耦合运移的野外试验与模拟分析
太湖入湖河口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悬浮与沉降过程的模拟研究
干旱区艾比湖沉积记录的环境演化过程与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