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生态导向下的康巴藏区民居建筑适应性模式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20842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5.00
负责人:何泉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批准年份:2012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3-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吕小辉,朱新荣,索朗白姆,何文芳,罗智星
关键词:
地域生态可持续发展民居更新适应性模式康巴藏区
结项摘要

Kham-ba region is one of the three important Tibetan areas in China, located among the Hengduan Mountains and in the "ethnic corridor" between the Tibetan and the Han. Its regional ecology is very unique with fragile natural environments and distinctive regional culture. In recent years urban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have brought great challenges, but the theory argumentations and design guidelines are lack for future evolution of vernacular houses in a new era ,so the local living environment has faced serious cultural discontinuity and ecological crisis..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regionalism and modern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renovating vernacular houses, our research group plans to clarify the evolutive laws of Tibetan vernacular dwellings in Kham-ba, and search for the sustainable way of contemporary hous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hanging regional ecology, that is, to study how to improve new vernacular houses function to adapt inhabitants' modern living mode and how to combine traditional wisdom with modern scientific principles of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to form "appropriate technologies" to reply to the increasingly urgent environmental crisis. .This kind of adaptive mode of vernacular houses is a evolutive optimization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mode aiming at rebuilding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uses and contemporary local scociety as well as maintaining the regional ethnic characteristics .

康巴藏区是我国藏族三大重要聚居区之一,由于处于横断山区和汉藏交汇的"民族走廊"地带,其地域生态条件十分特殊,主要表现为自然生态环境脆弱,民族文化特色鲜明。近些年来城镇化和现代化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目前关于新时代背景下民居该如何进一步演化缺乏理论论证和设计指导,使得当地的人居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文化断裂和环境危机。.为了解决当地民居更新中的"地域性与现代化"问题,本课题组拟通过厘清康巴藏区民居的演变机理,探寻地域生态导向下的当代民居可持续发展方向,研究新民居如何提升功能以适应现代居住需求,以及如何将现代生态建筑科学原理和传统智慧结合成为适宜技术,以应对日益迫切的环境危机。.这一民居的适应性模式是在传统民居建筑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的渐进式修正和优化,其目的是为了在维护民族地区地域特色的同时,重新确立建筑与当代地方社会的密切关联。

项目摘要

康巴藏区自然生态环境脆弱,民族文化特色鲜明。近些年来该区域快速的城镇化和现代化为民居更新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新时代背景下民居该如何可持续发展,需要理论论证和设计指导,以避免在人居环境建设中出现严重的文化断裂和环境危机。本课题组通过民居测绘、文献收集、主观问卷、自由访谈、软件分析等方法,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挖掘了康巴藏区民居地域文化中的核心元素,为这一地区的民居文化传承提供理论基础。这些核心元素即隐藏于建筑形式背后的文化逻辑——自然观、宇宙观、洁净观,及安全与领域需求等,表现在民居和聚落的空间构成、建筑装饰以及营造禁忌等方面。. 二、归纳了当地民居的适应性策略,将其总结为建筑模式语言的形式:就坡建房、封闭院落、屋顶平台、朝阳避风、方室横厅、低矮空间、厚重的围护结构、围火而居,以及就地取材等,为现代藏族居住建筑提供被动式建筑策略的设计参考。. 三、根据实地测试的结果,给出了不同朝向开窗方式的建议,并得出了附加阳光间是该地区利用太阳能改善室内热环境有效方法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优化民居的适应性模式:通过软件分析气象数据得出了代表性地区的最佳建筑朝向,以及适宜的被动式建筑策略,并对比了不同平面布局的附加阳光间式民居的节能效果,发现横厅式附加阳光间民居更具优势,是该地区应推广的节能建筑形式。此外,通过软件模拟的方法深入分析不同宽度阳光间的民居采暖能耗,得出了1.4m~2.0m宽的阳光间节能效果最好的结论。. 四、针对康巴民居现有围护结构保温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构造优化的具体方案,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加强东向、西向、北向墙体的保温性能,同时南向墙体采用550mm厚石墙加大了蓄热能力,以蓄存白天的辐射热。增加了南向直接受益窗的窗墙比面积,并增设了内保温窗帘,以降低夜间热损失;其他各朝向窗户设置塑钢中空双层玻璃窗,以增强窗户处的保温性能。经过软件模拟预测,优化设计后方案的室内基础温度明显高于优化前的建筑,节能效果明显,较优化前的传统民居节能约76%。. 上述结论可为在康巴藏区民居更新中保护地方文化、改善居住质量、降低采暖能耗,提供科学支撑。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DOI:
发表时间:2016
2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3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20
4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DOI:10.19650/j.cnki.cjsi.J2007019
发表时间:2021
5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DOI:10.19336/j.cnki.trtb.2020112601
发表时间:2021

何泉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西北乡村新民居生态建筑模式研究

批准号:51178369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张群
学科分类:E0801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卫藏地区民居建筑的气候与辐射适应性机理及应用

批准号:51608426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李恩
学科分类:E0803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基于传统民居绿色设计技术量化萃取的中原地区绿色建筑地域性导控建构研究

批准号:U1504528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丁建华
学科分类:E0801
资助金额:27.00
项目类别:联合基金项目
4

河湟地区民族建筑地域适应性研究

批准号:51768029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张萍
学科分类:E0801
资助金额:39.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