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针刺效应的信息传导机制、规律及其途径的研究中,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设:针刺信息循经传递的神经生物学机理,可能是外周感觉神经末梢间的跨节段信息传递。本项目拟在大鼠穴位支配神经末梢间跨节段信息传递的新模型上,对此假设进行深入探讨。采用电刺激足太阳膀胱经背部俞穴支配神经模拟穴位电针,观察电针后,相应俞穴支配神经单纤维放电的变化,以及穴位应用谷氨酸、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ATP及其受体亚型的激动剂和拮抗剂以及辣椒素受体拮抗剂对其电活动的影响;采用分子生物学(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穴位电针后背根节细胞几种递质受体亚型以及TRPV1受体表达的变化;急性分离带有一段俞穴支配神经的背根节,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模拟穴位电针对背根节细胞兴奋性以及Ca2+通道活动的影响。以期从神经生物学领域阐明穴位针感信息循经传递的递质及受体机理,为提高针灸疗效和研制新型电针仪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木薯ETR1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连作马铃薯根系分泌物鉴定及其对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的作用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朱茯苓水提物对小鼠的催眠作用和分子机制研究
膀胱经背俞穴与相应脏腑联系途径的研究
膀胱经穴位之间联系的递质及受体机理
经络研究“循经感传”的跨神经节段传递的生物学基础
磁刺激与电针刺激穴位诱发电位的特征机理及特异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