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有机碳的老化将影响其肥力功能,如对养分的转化能力等,而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含量是土壤培肥目的之一。土壤团聚化作用可以有效保护活性较高的有机碳化合物,团聚体物理保护的活性有机碳是土壤微生物可利用的潜在碳源,是维持土壤生物活性的重要组分。因此探讨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物理性保护机制对土壤的高效利用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国家黑土监测基地长期定位试验土壤为研究对象,用物理分级的方法研究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土壤团聚体组分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累积的影响以及活性有机碳库的生物可利用性。探索长期定位施肥处理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对活性有机碳的保护机理;揭示土壤微生物对不同土壤物理保护库中活性有机碳转化影响及其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组成的贡献,应用微生物标识物方法阐明土壤培肥和施肥过程对黑土有机碳库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机理,为调控东北黑土有机碳活性、培肥地力,及防止土壤有机碳质量退化提供新的思路。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保护性长期耕作下土壤动物对黑土活性有机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生物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机制
土壤团聚体调控黑土有机碳激发效应的机制
长期施肥下稻麦轮作体系土壤团聚体碳氮转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