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以食品中小分子化学污染物(盐酸克伦特罗、三聚氰胺等)为研究对象,利用基因工程单链抗体(scFv)制备技术,构建小分子化学污染物噬菌体抗体库,并利用其对小分子化学污染物的高特异性scFv 抗体进行制备、筛选和鉴定。明确scFv 抗体与对应小分子化学污染物结合的构效关系,阐明其识别机理。通过表面修饰技术和纳米技术,制备成功性能可控的纳米增效scFv 抗体敏感膜修饰基片。结合免疫技术、压电传感技术和流动注射技术,设计、构建小分子化学污染物检测压电免疫传感器,实现食品中小分子化学污染物的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快速检测。该研究利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将高特异性免疫分析与高灵敏度压电传感技术相结合,克服了传统小分子化学污染物免疫检测过程中抗体制备困难、灵敏度低等缺点,形成的压电免疫传感检测理论方法平台在食品安全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并为食品中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示范。
项目执行期间,对小分子化学污染物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进行了研究;对小分子化学污染物高活性特异scFv抗体的筛选鉴定进行了研究;研究了筛选出的scFv抗体与小分子化学污染物的识别和吸附特异性;阐明了scFv抗体与对应小分子化学污染物的识别机理;对小分子化学污染物scFv抗体在QCM基片表面的修饰方法进行了研究,制备成功了纳米增效的scFv抗体敏感膜基片;构建成功了多种小分子化学污染物检测压电免疫传感器;实现了对食品中小分子化学污染物的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检测。形成的小分子化学污染物免疫传感检测理论方法平台在食品安全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本项目研究的基础上,先后获得2项国家级项目和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以通讯作者发表影响因子大于3的英文SCI收录论文12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5的6篇;公开实审中发明专利3项、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参加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各1次;获2014年福建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第三完成人);共培养研究生10名,5名已获硕士学位并按时顺利毕业,其中2名考取其他高校攻读博士学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食品中小分子化学污染物新型肽配体筛选策略及非竞争检测模式研究
基于纳米免疫分散电极的食品中小分子化学污染物残留电化学生物传感检测方法的研究
食品中小分子危害物直接非竞争快速检测及其增敏新方法研究
基因工程抗膀胱癌单链抗体的研究与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