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ADRB3)、解耦联蛋白家族基因(UCP1-UCP3)和瘦素蛋白基因(Leptin)是5个已证实的与动物脂肪代谢有关的重要候选基因。在绵羊中仅见在DNA水平上对ADRB3和Leptin进行单基因研究。本研究以这5个基因及其表达产物为研究对象,利用PCR-SSCP和PCR-RFLP方法检测这些基因在14个绵羊品种中的遗传多态性,以了解这些基因在不同品种中的遗传变异状况和分子进化差异。通过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别于转录和翻译水平上研究不同脂尾(长脂尾和短脂尾)型绵羊品种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初生至8月龄,每隔1个月为1个时间点,共9个时间点)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揭示这些基因在不同脂尾型绵羊脂肪代谢中的时空差异性表达模式及其作用方式。本研究将为绵羊肉质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动物分子育种体系的建立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脂肪是动物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动物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和能量代谢具有重要作用。尾部是绵羊脂肪沉积和能量存储的重要部位,尾形的差异可能反映脂肪代谢水平的不同,由此而形成不同的脂尾型绵羊。. 本项目以长脂尾型(广灵大尾羊、大尾寒羊、兰州大尾羊)、短脂尾型(小尾寒羊、晋中绵羊、乌珠穆沁羊)和国内外培育绵羊品种(山西肉用绵羊、山西细毛羊、杜泊、考力代、德克塞尔、南非肉用美利奴、道塞特、德国肉用美利奴)共计14个品种的1073个个体为对象,用PCR-RFLP、PCR-SSCP和测序等方法研究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ADRB3)、解耦联蛋白家族基因(UCP1-UCP5)、瘦素(Lep)及其受体基因(LEP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家族基因(PPARα和PPARγ)、脂滴包被蛋白基因(PLIN)和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基因(SREBP1和SREBP2)共计13个与绵羊脂肪代谢有关的候选基因在不同绵羊品种中的遗传多态性,以了解这些基因在不同品种中的遗传变异状况和分子进化差异。用RACE和生物信息学等方法研究有关基因DNA和cDNA序列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性质。以广灵大尾羊和小尾寒羊两个具有显著尾型和生产性能差异的绵羊品种为对象,分别于2、4、6、8、10、12月龄时屠宰,每月龄公母各4只,共计96个个体。采集内脏、肌肉、脂肪、腺体等共计37种组织样品,用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等技术研究有关基因和编码蛋白的时空差异性表达情况,探讨表型差异的遗传基础。利用关联研究探讨了有关基因的功能。. 通过研究,获得了ADRB3基因全长序列的SNPs,发现了16个新的SNPs,向NCBI的GenBank提供了46条ADRB3基因组序列。获得并向GenBank提交了UCP1基因的DNA和cDNA的全长序列,UCP2和UCP3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UCP4和UCP5基因完整的编码区序列。. 通过对13个基因在DNA、RNA和蛋白水平上的系统研究,为揭示这些基因对脂肪代谢的遗传调控机理和动物分子育种体系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2016年夏秋季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威氏棘冰鱼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指示研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不同脂尾型绵羊脂肪性状相关基因筛选及分子调控机理研究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脂尾型绵羊脂肪代谢分子调控机制研究
中国不同尾型绵羊品种全基因组选择信号检测及尾部脂肪沉积基因挖掘
玉米不同基因型对N代谢的反应及GDHGSGOGAT活性的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