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自然灾害的频率与损失在一些区域有增加且呈常态化趋势,全球变化的最大适应是灾害适应,适应的关键是正确判断灾害趋势。前期研究认为,部分重大自然灾害可能更具有可公度性与时空对称性,该研究有助于灾害的趋势判断,但其结构及机理有待进一步阐明。.基于唯象理论,拓展可公度方法,应用对称性,探索灾害复杂现象简约化的时空对称性结构,建立经验模型,排除虚假信号,判断灾害趋势,丰富灾害趋势研究案例;由表及里,通过剖析灾害地理机理,揭示和逼近灾害发生的综合物理机理,为逐步实现灾害预测预报提供支持;依据对称性程度划分,提出不同区域特别是重要城市的综合主动的灾害适应对策。.通过中国及西部灾害对称性研究,认识灾害对称性的区域特征,促进统计规律向唯象理论并最后实现机理动力学预报的转变,为地球科学认识对称性规律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可为逼近准确预测预报灾害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使灾害趋势学术研究逐步具有预测意义。
项目背景:在全球变化背景下,重大自然灾害的频率与损失在一些区域有增加且呈常态化趋势,全球变化的最大适应是灾害适应。在地理学关于自然灾害的综合研究中,自然灾害风险评价是灾害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其研究的关键是正确判断重大自然灾害发生趋势。并不是所有的灾害都具有时空对称性,部分重大自然灾害可能更具有时空对称性,这就需要通过深入研究,对不同案例进行甄别,逐步明确重大自然灾害对称性结构的区域规律和尺度特征,寻找对称性与部分重大自然灾害时空有序性的潜在关系。 研究自然灾害对称性旨在探索自然灾害发生规律,主动提出自然灾害的综合适应对策。. 主要研究内容:基于唯象理论,选择部分重大自然灾害(地震、旱涝、雪灾等),以对称性为切入点,研究不同区域的灾害简约化对称性程度;建立经验模型,排除虚假信号,判断重大自然灾害的时空发展趋势;由表及里,揭示和逼近灾害时空对称性结构的综合致灾机理。. 取得的重要成果:先后出版2部著作,发表98篇期刊论文、18篇硕士学位论文、2篇博士学位论文、2篇会议论文,且《重大自然灾害时空对称性研究》荣获陕西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很多前期研究成果不断地得到实践验证,其中地震、旱涝灾害及雪灾的趋势判断结果准确率分别为57.9%、69%、50%,且涝(洪)灾准确率最高,达到84.6%。该项目完善了重大自然灾害综合研究方法体系,明晰了部分地区灾害的历史发生规律,丰富了灾害趋势判断研究案例,增加了实践检验的机会。. 科学意义:通过重大自然灾害对称性研究,探索地理学与对称性的关系,揭示重大自然灾害时空结构内在规律,认识灾害对称性的区域特征,在唯象基础上寻求唯理机理,为地球科学认识对称性规律提供一种新思路,使灾害趋势学术研究逐步具有预测意义,开辟了地理学开展灾害综合研究的重要途径,提高重大自然灾害的趋势判断水平,加快趋势研究向预测、预报转变的进程,可为逼近准确预测预报灾害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提出主动适应对策,突出灾害趋势研究的防灾减灾实践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面向工件表面缺陷的无监督域适应方法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重大工程建设指挥部组织演化进程和研究评述:基于工程项目治理系统的视角
硫化矿微生物浸矿机理及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机理与预测的天文因素研究
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仿真与模拟技术研究
新型卷边PEC柱-钢梁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结构体系抗震机理与设计对策
青海南部高原藏区自然灾害调查与环境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