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南晚泥盆世重大环境和气候变化时期的微生物碳酸盐沉积(微生物岩)、微生物礁和泥丘开展研究工作。通过地质微生物学、碳酸盐沉积学和沉积地球化学等研究手段,揭示微生物岩形成的环境和气候条件;研究微生物活动影响的胶结作用和微生物岩的成岩作用环境,从地质微生物学和微生物碳酸盐沉积学的角度探讨微生物岩的发育演化与古环境、古气候、古纬度、古海洋参数和海平面变化的关系;阐明从温室进入冰室气候时微生物对生物成因沉积的贡献,以及微生物在酶化和非酶化碳酸盐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研究成果对认识微生物碳酸盐沉积作为环境和气候变化指标的作用,对查明华南古生代重大变化时期微生物群落发育和繁盛与生物事件的关系,对研究重大地质灾变期的生命环境过程与生态系统演变,对评价地微生物及其生物地球化学的环境效应,对我国海相碳酸盐沉积地层的油气远景和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和开发,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经济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华南晚泥盆世生物危机及其环境背景
鄂湘皖晚泥盆世古植物、古环境和古地理研究
华南晚泥盆世微生物礁丘对生物事件和环境变化的指示
华南西部晚二叠世煤的沉积学特征及其古环境和古气候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