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台北缘太古宙地质体演化与大型矿床成矿作用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372098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70.00
负责人:王恩德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东北大学
批准年份:2013
结题年份:2017
起止时间:2014-01-01 - 2017-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赵纯福,付建飞,贾三石,于明旭,李维群,温守钦,李鹏飞,夏建明,门业凯
关键词:
重大地质事件成矿体系太古宙地质大型矿床成矿作用
结项摘要

The key scientific problem of this research project is the archean geological evolution with the large -scale metallogenic role in the north China . This research is aimed at the the geological evolution of the North China Archean geological body characteristics and copper and iron-gold mineralization .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rame of the Archaean mantle material accumulation, greenstone belt sequence and regional metamorphism,and the control mechanism of ore-forming elements huge amount of accumulation. Study the ore-hosted strata, mineralization type, space and time distribution of the massive sulfide deposits, BIF high-grade iron ore and greenstone type gold deposits in the North China Archean granite green belt , and determine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of archean major geological events and these large-scale deposits mineralization. Research the sources and nature of ore-forming materials and ore-forming fluid, expounds the archean metallogenic system and its evolution process.Bast on the research work , it is to clarify the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of large-scaledeposits in the archean ,and development the archean metallogenic theory in China.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prospecting large deposits (Cu, Fe, Au) in the Archean geological body.

本项目以华北地台北缘太古宙地质体演化中的重大地质作用对大型矿床成矿作用的控制为主线,着眼于华北地台太古宙地质体地质演化特点和铜铁金的成矿作用,以研究我国北方鞍山-本溪、清原太古宙地质体的太古代幔源物质堆积、绿岩带层序与变质变形、区域变质作用的时限和性质及其对成矿元素巨量堆积的控制机理,研究鞍本、清原太古宙花岗绿岩带中的块状硫化物矿床、BIF 富铁矿床和绿岩型金矿床等大型矿床的成矿作用与重大地质事件的耦合关系,经过对太古宙地质体中的铜金铁矿床的成矿物质与成矿流体的来源和性质的确认,从而阐明太古宙成矿体系及其演化过程,进而总结我国太古宙大型矿床类型的成矿规律,发展我国太古宙成矿理论,为我国在太古宙地质体中寻找大型矿床(Cu、Fe、Au等)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摘要

针对华北地台北缘太古代地质体演化中重大地质事件对大型矿床成矿作用的控制问题,本课题以鞍本地质体中的BIF型铁矿(弓长岭、齐大山和眼前山铁矿)、清原地质体中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红透山铜矿)、龙岗地质体中的金矿(夹皮沟金矿)、冀东-辽西地质体中的金矿(金厂峪和排山楼金矿)和大青山-乌拉尔山地质体中的金矿(哈达门沟金矿)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资料收集、野外地质调查、地球化学测试分析和综合研究,解决大地构造演化背景下的太古代地质体内大型矿床的成矿作用演化问题。研究成果表明鞍本地区的BIF铁矿存在三种富集类型,后期热液改造下的去硅富铁是富铁矿的主要成矿机制;冀东-辽西地区的金成矿经历了5个演化阶段,其中生代构造体制转化前后是其主要的成矿动力学背景机制;大青山-乌拉尔山地质体内存在印支期张性构造环境下的碱性岩浆成矿作用,形成了哈达门沟超大型金矿,而龙岗地质体内夹皮沟金矿存在印支期成矿,华北地台北缘普遍发育的印支期碱性岩带表明其存在前中生代成矿系统;华北地台太古代地质在演化过程中,前寒武纪以形成BIF型铁矿和块状硫化物铜矿为主,显生宙则以形成金、钼、铅和锌等金属矿床为主。且以成矿理论研究成果为基础,课题组在弓长岭BIF型露天铁矿指导开展了地质找矿研究,发现了储量可观的隐伏铁矿床,同时在排山楼金矿和哈达门沟金矿也进行了找矿应用研究。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DOI:10.3799/dqkx.2020.083
发表时间:2020
2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DOI:
发表时间:2015
3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DOI:10.3785/j.issn.1008-973x.2022.05.013
发表时间:2022
4

重大工程建设指挥部组织演化进程和研究评述:基于工程项目治理系统的视角

重大工程建设指挥部组织演化进程和研究评述:基于工程项目治理系统的视角

DOI:
发表时间:
5

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研究——以镇巴县幅为例

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研究——以镇巴县幅为例

DOI:
发表时间:2020

王恩德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辽北-吉南太古宙壳幔作用与地壳演化

批准号:41272209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刘树文
学科分类:D0210
资助金额:10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五台山新太古代硫化物矿床变形变质与区域构造演化

批准号:41002065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牛向龙
学科分类:D0210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热液化学、演化及其成矿作用研究

批准号:41272113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苏文超
学科分类:D0205
资助金额:9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华北克拉通北缘太古宙高压麻粒岩成因及大地构造意义

批准号:49402023
批准年份:1994
负责人:郭敬辉
学科分类:D0204
资助金额: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