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牙移动炎性疼痛模型,探讨趋化因子CCL2及其受体CCR2对口颌面炎性疼痛的调控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近来研究表明:趋化因子除炎性趋化等作用外,还可能是一种新的神经调质[5,6],其中,趋化因子CCL2最受瞩目,但与口颌面炎性疼痛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利用IHC、ISH、real-time PCR、动物行为学及膜片钳等技术,结合体内体外研究,从外周到中枢神经水平,明确CCL2/CCR2信号轴对牙移动疼痛的调控;验证其对疼痛调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是否与JNK信号通路相关;并延续以往研究,诠释CCL2/CCR2信号轴与谷氨酸及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DAR)、ATP及其受体P2X3调控轴的"交互对话"。研究结果将为口颌面炎性疼痛控制提供新的靶标,并为揭示复杂的口颌面炎性疼痛调控信号网络提供有益信息,也为将来开发针对性强、副作用小且特异性好的口颌面炎性镇痛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正畸牙移动疼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现象,也是困扰医生及病人的一大难题,其本身受复杂分子网络调控。本项目主要研究CCL2/CCR2信号轴在大鼠实验性牙移动疼痛中的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发现大鼠实验性牙移动后出现明显的疼痛反应行为及c-fos蛋白表达上调,并伴随体重下降。同时,在外周三叉神经节(TG)及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中CCL2周期表达上调,其变化规律与大鼠疼痛行为反应规律相契合;在TG中,CCL2的表达增加呈现力值大小依赖效应并主要定位于三叉神经节神经元。外周注射CCL2重组蛋白能够引发大鼠疼痛反应及c-fos蛋白的表达增加;同时CCL2能够在TG神经元中激活JNK信号通路,而对P38及ERK信号通路没有明显影响,进而利用CCL2/CCR2拮抗剂及JNK拮抗剂均能明显抑制牙移动疼痛。在Vc中,CCL2主要定位于星状胶质细胞而非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而CCR2定位于神经元;正畸牙移动能明显激活星状胶质细胞。与外周机制不同,外源性的CCL2在Vc中主要激活ERK信号通路调节疼痛反应,鞘内注射CCR2拮抗剂量依赖的阻断大鼠疼痛行为。最后,我们发现CCL2/CCR2信号轴与GLU/NMDAR轴存在交互对话而与ATP/P2X3反应轴没有关联。研究结果揭示了CCL2/CCR2在正畸牙移动疼痛中的重要作用及分子生物学机制,部分揭示调控正畸牙移动疼痛的复杂分子信号网络,从而为将来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靶点及有益的信息。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rbon emissions in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based on CD function and LMDI decomposition model: China as an example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The Role of Osteokines in Sarcopenia: Therapeutic Direction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胶质细胞参与口颌面疼痛调控中的作用
NO/NOS为靶的褪黑素多位点调控口颌面部炎性疼痛昼夜变化的外周机制
口颌面部疼痛与相关脑区功能关系的研究
实验性牙移动中孤啡肽及其受体(N/OFQ-NOP系统)的疼痛调控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