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前期工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 以环己甲基取代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二氢烷氧苄基嘧啶酮类化合物(DABOs)的C-6位芳香环,从而极其显著改进了其抗HIV活性,并提高了抗耐药性,为新一类NNRTIs的开发引领了一个前景看好的研究方向。本申请并以此为先导,保留了嘧啶酮C-6-环己甲基结构子,结合当今嘧啶酮类化合物C-2、C-5、C-6各取代位的最佳修饰成果,运用分子对接的方法进行优势重组,基于分子模拟实验的结果,设计合成系列6-环己甲基取代嘧啶酮类化合物,并对其抗HIV活性、细胞毒性、及抗耐药性进行研究,旨在开发新一代NNRTIs,为开发疗效确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HIV化学一类新药提供优良药物候选物。
本项目以6-环已甲基-二氢烷氧苄基嘧啶酮类HIV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为先导,采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方法设计、合成了LDX、ZCS、CQQ、WH四系列100个目标新化合物,经1H NMR、13C NMR、IR、MS确证了结构。.我们采用HIV感染的C8166细胞、MT-4细胞、MT-2细胞系对目标化合物的抗HIV活性以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初筛实验结果表明:LDX系列有8个化合物可在纳摩尔水平抑制HIV复制,其中活性最好的化合物LDX-19 的EC50= 0.02µM,CC50=201.69µM, SI=13279.1其抗HIV活性与阳性照AZT相似,较DCC则提高了192倍;大多数CQQ系列化合物可在微摩尔水平抑制HIV复制,活性最好的两个化合物CQQ-24 及CQQ-34 的EC50值分别为0.08µM和0.03µM;WH系列有4个化合物可在较低纳摩尔水平抑制HIV复制,有趣的是这些化合物对HIV及HCV同时具有抑制作用。.为进一步深入开发抗HIV活性目标化合物,我们优选了候选药物DB02,通过对 HIV在外周血淋巴细胞、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和在慢性感染细胞中复制的影响以及药物对耐药株的抑制作用等试验,作进一步的药效学及药物作用机制研究。并测定了DB02联合用药情况并进行了一般药理和毒理研究,这些结果对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HIV化学一类新药提供了重要支持。.最后本项目以分子对接得到的活性构象为基础建立了目标化合物的HQSAR和3D-QSAR(CoMFA)模型,从分子碎片大小、碎片区分参数以及分子全息长度、立体、静电和疏水作用等方面探讨了新设计合成的目标化合物的构效关系,为进一步合理设计和寻找HIV-1 RT 抑制剂奠定了理论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多取代嘧啶酮类NS5B聚合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抗HCV活性研究
DAPYs/DPC083杂合物二芳基嘧啶类化合物的分子设计、合成及抗HIV活性研究
5-取代嘧啶碳环核苷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新型HIV整合酶抑制剂取代3-羟基-4-喹啉酮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