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是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形变化最剧烈、构造最复杂的地区,这里发生过1950年察隅Ms8.6级大地震。该地区位于两大板块碰撞带的东端,长期以来为地球科学家所关注。国内外地震学家曾经在东构造结附近进行过一些流动地震观测和研究,获得该地区的地壳上地幔结构。但是,对该地区的了解仍然是初步的,当时地震观测未能进入到东构造结内部,因而缺少推断构造结深部结构的直接证据。本项目的目的是进入到东构造核心部位进行流动地震观测,布设20个宽频带地震台,获取南迦巴瓦地区的深部结构信息,并利用中美科学家前几年在东构造结周围地区37个流动台站的地震资料,在对宽频带地震资料的接收函数分析的基础上,以充分的地震学证据,结合地壳形变(GPS)观测、上地幔各向异性以及其他地球物理资料,提出东构造结地壳上地幔结构的模型,并探讨其有关两大板块碰撞变形的动力学含义。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位于两大板块碰撞带的东端,国内外地震学家曾经在东构造结外围进行过一些流动地震观测,获得该地区初步的地壳上地幔结构信息。但是,当时地震观测未能进入到东构造结内部,因而缺少推断构造结深部结构的直接证据。本项目直接进入到东构造核心部位进行观测,布设20个宽频带地震台,并完成了沿墨脱–波密–昌都剖面的野外重力观测,从而获取了大量的南迦巴瓦地区深部结构信息。利用在东构造结内部和周边的固定和流动台站的地震资料,进行接收函数分析和叠加。以充足的地震学证据,结合地壳形变(GPS)观测、上地幔各向异性以及其他地球物理资料,提出东构造结地壳上地幔结构的模型,并探讨其有关两大板块碰撞变形的动力学含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喜马拉雅造山带东构造结的深部结构研究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区深部流变结构与构造演化动力学数值模拟
藏南裂谷深部结构特征及其构造含义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东部构造-岩浆作用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