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拟以Fe(acac)3作为铁源,选择合适的还原剂,在室温下通过湿化学还原法来制备FePt磁性纳米颗粒,并选择制备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功能单体,然后根据功能单体与FePt磁性纳米颗粒之间的作用强弱和亲和力的大小,通过表面接枝或表面包覆的方法,制备以FePt磁性纳米颗粒为载体的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同时对该过程中重要的物理化学问题(如功能单体与磁性颗粒表面的作用机理、吸附的选择性规律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中的变化规律,寻找其控制条件和优化参数。上述工作的开展,可为磁性纳米颗粒表面的功能化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为磁性纳米颗粒在蛋白质分子分离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这对高附加值的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因此该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本项目主要从FePt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与表征、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与表征以及磁性Fe3O4纳米颗粒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与表征等三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是:(1)以Fe(acac)3作为铁源,H2PtCl6•6H2O为铂源,采用湿化学还原法制备出FePt磁性纳米颗粒,对其微观结构和磁性能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表面活性剂(PVP、CTAB等)对FePt磁性纳米颗粒形貌、分散性及磁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合适的热处理工艺获得了L10相FePt磁性纳米颗粒;(2)研究了以谷胱甘肽(GSH)等为模板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及其性能,并对该过程中重要的物理化学问题(如合成工艺条件、吸附选择性规律,功能单体与GSH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3)结合上述两方面的研究成果,考虑到FePt磁性纳米的制备成本和项目经费的实际情况,在后续研究中将FePt磁性纳米颗粒替换成磁性Fe3O4纳米颗粒进行表面分子印迹的相关研究,制备出对GSH有特异识别性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GSH-MMIPs),并研究了其对谷胱甘肽的选择吸附性能。上述工作的开展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而且为磁性纳米颗粒表面的功能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为磁性纳米颗粒在蛋白质分子分离方面拓展了应用新领域,这对高附加值的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提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基于Pickering 乳液的分子印迹技术
铁磁性FePt@Au核壳纳米颗粒的可控制备及其表面生物分子修饰对磁性影响的研究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磁性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纳米颗粒的识别机理研究
垂直取向的自组装FePt纳米颗粒阵列的制备及磁性能研究
单分散FePt纳米颗粒有序化相变机制研究和磁性能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