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粮食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多种病毒病害在我国稻区流行,给我国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危害。RNA沉默是植物固有的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抗病毒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应用于抗病毒的植物RNA沉默诱导体系很难达到多价、广谱抗病毒的目的。TAS是一种植物内源的小干扰RNA(ta-siRNA)编码基因,具有可同时表达多个ta-siRNA和产生ta-siRNA位置固定的特点,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本项目拟首先利用水稻TAS3a1基因构建人工ta-siRNA表达体系,其次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建立特异、高效抗病毒siRNA设计方法,最后将本体系应用于抗严重危害我国水稻生产的RSV、RDV和RBSDV。本项目的开展不仅对进一步探索利用ta-siRNA进行多价、广谱防治病毒病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也对利用ta-siRNA进行植物基因功能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通过克隆和改造水稻OsTAS3基因构建了人工trans-acting siRNA (ata-siRNA)表达载体,并插入根据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水稻矮缩病毒(RDV)和水稻条纹病毒(RSV)基因组序列设计的人工ta-siRNA,构建了抗病毒人工TAS基因。在此基础上对水稻进行了遗传转化获得了转基因水稻植株,利用T0代转基因水稻植株进行了抗病性分析。但是,由于获得的转基因水稻不可育,不能获得转基因水稻后代,因此进一步研究该抗性遗传稳定性。为研究引起转基因水稻不育的原因,本课题组构建了拟南芥AtTAS3a基因的人工ta-siRNA表达载体,设计了抗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和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 TuMV)的人工ta-siRNA,插入表达载体并进行转了拟南芥的转基因,获得转基因拟南芥植株。在此基础上,对转基因后代进行了抗病性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拟南芥对CMV和TuMV都具有高度的抗性。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植物TAS基因进行多价抗病毒是可行的,为进一步在其它作物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通过本项目发表研究SCI论文3篇,1篇正在返修中,正在申请专利1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Loss of a Centrosomal Protein,Centlein, Promotes Cell Cycle Progression
Complete loss of RNA editing from the plastid genome and most highly expressed mitochondrial genes of Welwitschia mirabilis
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时显式算法稳定性条件
利用人工锌指蛋白进行多价抗双生病毒的研究
利用新型多基因载体系统进行水稻胚乳花色素苷合成的基因工程研究
利用梯度法进行我国水稻田甲烷排放通量的观测研究
水稻Argonaute在小RNA介导的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