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订单不同于蔬菜、花卉、畜禽等农产品订单,产生较晚且发展规模始终受到限制。然而,在我国粮食市场化背景下,订单正逐步成为稳定粮食市场、保持供求平衡的基本手段。本项目以小麦、玉米和水稻三个品种为例研究粮食订单的缔约和稳定机制及对粮食生产和农户种粮收益的影响。研究内容包括:(1)粮食订单的治理结构特征及其与订单产品的劳动力密集程度等生产特性、产品专用性等市场特性、市场结构等交易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2)通过分析企业以及农户参与订单的影响因素,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考察粮食订单的缔约条件;(3)订单实施过程中企业和农户各自采取的策略性行为、订单双方之间的协作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探索订单农业制度下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协作关系从不稳定逐渐走向稳定的内在调整机制;(4)订单对粮食生产以及农户种粮收益的影响,厘清粮食订单对不同农户的影响并由此分析订单如何迎合了不同农户的需求。
文献表明,相比较花卉、蔬菜等产品而言,粮食订单起步较晚且发展较慢。在政策积极引导、各地实践多元探索的背景下,本项目基于“交易属性-交易环境-交易主体特征”三个维度对粮食订单的缔约机制及其稳定性问题做了实证研究,以期对国内粮食订单的形成和影响其运作的约束条件有所解释。. 研究内容主要关注三方面:(1)通过实证分析企业和农户参与订单选择的影响因素,厘清了订单缔约的实现条件。(2)从对比的视角分析了缔约双方对订单安排的协约选择,以期对影响订单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有所解释。(3)分析了订单对粮食生产及农户收益的影响,以期更深层次理解小规模背景下农户参与粮食订单的动力机制。. 研究结论可概括如下:. (1)缔约条件的分析表明,由产品专用性所决定的市场条件是影响缔约的重要变量。粮食订单市场存在内在甄别机制,经营规模较大主体更倾向参加订单。诱导性的外部环境条件对企业和农户的订单选择都是必要的。. (2)订单安排策略性选择的对比分析表明,企业与农户间的协作关系相对松散,双方尚未形成稳定的协约关系。协作的松散性表现在三方面:首先,从订单形式和类型来看,缔约双方的实质性约束较少,尤其是信贷服务的缺乏表明双方缺乏深度协作;其次,价格条款表明,双方的交易是一次性的,缺乏共赢机制;另外,从订单期限来看,双方的协作以短期为主,尚未建立起应有的信任。. (3)影响公司农户间协约关系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是三方面:产品专用性、生产规模及市场条件。越是专用性较强的品种,企业和农户双方越是倾向于紧密协作;大农户的协约的稳定性更强;垄断性市场条件下,双方更倾向于结成紧密协作关系。. (4)绩效分析表明,订单有助于增进粮食产出,但是,对农户收益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总的来看,订单对农户收益的影响不显著,但是,不同订单的增收效果存在差异。比较而言,价格激励相对明显的订单对收入的影响更显著。. (5)农户加入订单并非为了简单获取产品收入,而是为了获取更多非农就业机会从而最大化家庭收入。换言之,农户参与订单的主要目的是“在不放弃粮食生产的前提下获得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 (6)引申的政策含义:政府干预应保持一定边界;应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应加大对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应基于“三方规制”原则培育各类中介;应多种方式引导农地流转以逐渐培育大户;应在乡村社会构建有助于合作的信任体系。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天津市农民工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
宽弦高速跨音风扇颤振特性研究
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潜力的影响及农户响应
京冀平原区耕地集约利用差异及其对粮食生产潜力的影响-基于农户行为
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
环境内生条件下化肥施用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以华北平原农户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