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充分利用微生物学、天然产物化学及药学等相关技术,以拓展深海沉积物来源真菌化学多样性和寻找新的抗菌、抗肿瘤化合物为目标,从南海深海沉积物来源活性真菌筛选着手,进而对目标活性真菌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化学和抗菌、抗肿瘤活性研究,从而为海洋活性天然产物研究乃至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提供新颖的结构类型,同时也为深海来源真菌进一步地系统性研究开发提供资源保障。.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将获得南海沉积物来源真菌300-400株,其中包括活性好、代谢产物特殊的目标活性菌株10-20株, 初步建立深海来源真菌活性菌株资源库;分离鉴定深海沉积物来源真菌次级代谢产物30-50个,其中包括5-10结构新颖的活性单体化合物,初步构建深海来源真菌次级代谢产物资源库;发表科研论文3-5篇,其中SCI文章1-2篇,申请专利1-2项。
目前,基于结构和活性多样性丰富、“创新指数”高、产量大等特点,海洋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研究已经成为生物学、化学和药学等领域关注的焦点。南海地处亚热带和热带,是我国面积最大、具有最深海区、拥有广阔的深海沉积环境的特殊海域,蕴藏丰富微生物资源,是寻找具有创造性的和新的真菌资源理想场地。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拓展南海深海沉积物来源真菌化学多样性和寻找新的抗菌、抗肿瘤化合物为目标,充分利用了微生物学、天然产物化学及药学等相关技术,从真菌菌株分离和筛选着手,系统开展了目标活性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化学和活性研究。研究已顺利完成所有计划任务,部分任务超额完成,取得重要成果如下:采集南海深海沉积物样品104个,分离保藏真菌637株,筛选发现32株目标活性菌株,已初步建立深海来源真菌活性菌资源库;分离鉴定单体化合物56个,其中新化合物16个,结构新颖的活性单体化合物7个,已初步构建深海来源真菌次级代谢产物资源库;发表科研论文10篇,其中SCI论文5篇,参编著作1部(出版中)、申请专利1项,培养研究生2名,获2011年度广东省科技发明一等奖(排名第十一)1项。以上研究不仅为海洋天然产物研究乃至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提供新颖的结构类型,同时也为深海真菌系统、深入地研究开发提供资源保障。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两株南海深海来源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一株中国南海柳珊瑚来源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多样性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三株南海深海真菌抗结核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
淮河沉积物来源翅孢壳属真菌D3-12中次级代谢产物的分子多样性和活性研究